英國的天空新聞臺(Sky news)在播報國際天氣預報時,提到的中國城市有5個,北京、上海、臺北、香港、綿陽。前4個城市全是超一線大城市,入選看起來都很合理,唯獨綿陽令人詫異。
綿陽有什么厲害之處,竟然讓英國媒體另眼相看?
原因在于,綿陽是中國唯一一座科技城,它是中國戰略腹地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張“王牌”。
“綿陽的重要性被外界低估了。“2025年5月,一位經濟學者在調研完綿陽后說道,從歷史上來看,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設計方案都出自綿陽的核武器研制基地總部,現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綿陽的戰略價值越來越突出,它猶如”王冠上那顆璀璨的明珠“。
綿陽無法再低調了,因為它布局了大量的國家重大科技裝置。
《綿陽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這樣描述道:“推動某院二期建設征地工作正式啟動,某重大裝置、某大型風洞等一批在綿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順利推進。服務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出于保密要求,在綿陽的一些公開報道當中,只能看到“某重大裝置“”某大型風洞“的模糊表述。
但是你能隱約感受到,國家已將一些最具先進生產力性質的重大科技裝置布局在綿陽,它們的先進性遠超想象。
綿陽無法再低調了,因為它承接了大量的產業轉移作為戰略備份。
綿陽處于距離海岸線1200公里的縱深位置,使其成為理想的戰略備份選址。
國家把一些重要產業遷移到了綿陽,助推了綿陽工業實力的迅猛增長。在“2024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上,綿陽位列第57位、較上一年提升9位,產業根基已經相當扎實。
但綿陽還想更進一步,它要加大承接產業轉移的力度。比如,綿陽高新區已經躍升至國家高新區第41位,西部第5位。綿陽高新區近期有一個大動作,它在加快建設1400畝的戰略備份產業園,以便更好的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
綿陽無法再低調了,因為它擁有相當強悍的科研實力。
綿陽的國家級科研院所總數達到了20家,這些科研機構堪稱“國之重器”,而且形成了非常好的“軍工-民用"技術轉化生態。
綿陽位列中國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榜第15位,全市人才總量達91.7萬名,在全國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強榜兩年上升11位至第68位。
綿陽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最高的時候曾經達到過7%,2024年是5.26%,與東部沿海地區如深圳、蘇州、杭州等城市的研發投入相當。
綿陽的科研院所正在深入實施人工智能、核技術、激光技術、先進材料、航空航天五大領域前沿科技攻堅突破行動,開展重大科技攻關50余項,形成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成果。
綿陽無法再低調了,因為它擁有了一些欣欣向榮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比如,機器人產業。綿陽已經建成了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迎來了大量企業的落戶。在上游領域,綿陽擁有天鏈機器人、富臨精工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在中游領域,兵裝58所在靈巧手、仿生腿足、肘部關節研制領域處于國內較高水平。天鏈機器人自研的人形機器人自由度、負重深蹲和協作機器人抓重比三項指標均居全球第一。在下游領域,綿陽累計發布6批次50余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包括樂聚“夸父MY”人形機器人用于交通勸導,兵裝58所“D11”人形機器人進入工廠生產線,承擔物料搬運、掃碼貼簽等工作。
再比如,核醫療健康產業。綿陽正在抓緊建設總投資約186億元的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依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獨特優勢,綿陽是國內少有的具備“醫用同位素制備、放射性藥物研制、核診療設備研發生產、核醫學診療服務”全產業鏈發展潛力的城市。目前,中廣核技、先通醫藥等已經入駐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
一個共識是,綿陽這一座以科技軍工聞名的城市,光芒已經無法掩蓋。
綿陽的企業在成長,長虹集團、九洲集團兩家企業都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積極地扮演著鏈主角色。尤其是長虹集團,它旗下擁有7家上市公司,綜合實力非同一般。
綿陽的人口在增加,2024年末,綿陽全市常住人口492.20萬人,比上年增加1.10萬人,形成了“產-城-人”的正向循環。
綿陽這座城市,正在奮力打造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和關鍵產業備份主承載區。它通過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培育本土龍頭企業、構建特色產業體系、優化人口結構,打造出了一個西部城市崛起的嶄新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