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又一次主動迎撞防守球員。
裁判哨聲響起時他身體還保持夸張傾斜,首節兩次站上罰球線動作如出一轍。
這場西部決賽第二戰剛開始,球迷席就傳來零星噓聲——首戰26分大勝后的輿論風暴,顯然還在持續發酵。雷霆主場高懸的MVP旗幟格外醒目,賽前亞歷山大剛接過本賽季常規賽獎杯。這是NBA近7年里第七座由國際球員捧起的MVP,上一次美國本土球員獲獎還要追溯到2017-18賽季。
當鏡頭掃過觀眾席,不少球迷舉著"拒絕表演賽"的標語,他們對首戰34次罰球的比賽內容早已不滿。開場意外打亂節奏,多爾特跳球動作不慎擊中裁判鼻梁。
血流不止的福斯特被緊急換下,杰威回防時兩次扭傷腳踝卻堅持作戰,森林狼一開場就陷入被動。但真正的爭議還在延續:首節雷霆6罰全中,森林狼0次罰球,愛德華茲突破時多次被侵犯卻未獲哨聲。亞歷山大半場19分里有6次罰球,突破夾臂動作讓麥克丹尼爾斯苦不堪言。
轉播鏡頭頻繁給到替補席的芬奇,這位森林狼主帥攥緊戰術板的指節微微發白。數據不會說謊:上半場雷霆5次犯規,森林狼9次犯規,罰球比10-1的懸殊差距,正在摧毀比賽平衡。
易邊再戰的劇情出人意料,雷霆突然提升防守強度。
霍姆格倫連續封蓋蘭德爾,杰威第三節轟下11分,分差迅速被拉大到24分。愛德華茲卻在這時爆發,連續突破打成2+1,末節中段將分差追至10分,眼神里全是孤注一擲的狠勁。
當終場哨響,亞歷山大38分8助攻的數據單格外刺眼,其中15次罰球命中13球。另一邊的愛德華茲26中12拿下32分,超越加內特成為隊史季后賽得分王,卻難掩失落神情。
美媒賽前預測的71.6%勝率已成現實,可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卻幾乎沒圍繞比賽本身。
爭議的核心從未改變:當造犯規成為常規武器,籃球最本質的對抗魅力正在流失。過去五場季后賽,雷霆場均獲得28.
6次罰球,比對手多出12.3次,這樣的比賽模式能走多遠?更值得關注的是MVP評選趨勢,連續七年國際球員壟斷,是否預示著美國籃球人才斷層?
我個人認為,數據炸裂的背后,是比賽觀賞性的隱性危機。
當球迷開始用"罰球大賽"調侃季后賽,當球員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規則漏洞,這項運動的根基正在悄然動搖。愛德華茲末節的孤膽沖鋒,霍姆格倫禁區的遮天蔽日,這些真正的競技瞬間,本應成為主角。
比賽終會有勝負,但留下的思考遠未停止。
當雷霆帶著2-0優勢奔赴客場,森林狼必須做出改變,聯盟或許也該重新審視判罰尺度。籃球的魅力,從來不該是計算如何讓身體接觸更"合理",而是刀刃相向時那份純粹的對抗勇氣。
接下來的系列賽會如何演變?當造犯規遇到針對性防守,真正的考驗或許剛剛開始。
關注后續賽事走向,看雷霆能否延續強勢,森林狼能否上演逆轉奇跡。
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于永遠充滿未知,永遠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