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曾言: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里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山木花草往往是歲月的見證者。連綿起伏的山林,郁郁蔥蔥的樹木,這是來自大自然的天然氧吧。拾級而上,身心尤為放松,連腳步都輕盈了起來,登頂,享受攀登的快感,領略高空的魅力。俯視山川,原本的高大變得渺小。一屋一院,是最初的模樣。
或許這里最大的魅力,就是四處飄蕩著歡歌笑語,山間的風也能溫柔地吹走所有的情緒。山間無煩惱,多愜意,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概也是如此。而在我國居然藏著這么一個地方,在四面懸崖的大石頭上,竟居住著二十幾戶人家,不通車路如世外桃源。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這個四面懸崖的大石頭上,不通車路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風景?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魚木寨的那些事。魚木寨是一個位于鄂渝交界處的土家族山寨,四周皆是絕壁。相傳古代馬、譚兩大土司交戰,魚木寨因地勢險要,譚土司久攻不下,數月后守寨的馬土司扔下活魚掛在前來攻寨的譚土司帳前樹上,譚土司嘆道:“吾克此寨,如緣木求魚也。”從此,此寨得名魚木寨。魚木寨懸崖如削,鐵壁三層。螺峰四座,僅有一條2米寬的石板古道直通寨門。
寨內有古墓群、古碑林、古棧道、古寨門,至今保存完好,數十座古墓石雕精湛,隘關險道驚心動魄。這里關卡雄奇,道路艱難逼仄,兩條下寨道路全以條石修就,石級陡窄,特別是亮梯子及三陽關手扒巖二段,堪稱天險。目前,魚木寨有100余戶居民,大都是土家族,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古代土家人生活、飲食、婚喪、建筑習俗。寨內以木建筑為主,石與石、木與木、木與石之間的結合。
均用古老巴國傳統的營造方法,以榫頭相聯,陰陽相扣。魚木寨,又名魚目寨、輿木寨,寨頂海拔1300余米。該寨古屬龍淵安撫司,后改屬龍陽峒土司。1955年12月,魚木寨由四川萬縣劃歸湖北利川。現寨內有9個村民小組,159戶,610人。大姓有譚、向、成、鄧四姓。土家族、苗族占總人口60%以上。這里懸崖三疊,關卡雄奇,民風古樸,環境優美。2006年6月,魚木寨被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而且,這里有“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譽。魚木寨一帶,偏巖洞穴多而采光通風良好,干燥寬敞,冬暖夏涼。據調查,僅魚木寨二層巖下及對山一帶洞穴中,新中國成立初期,仍有80余戶居住巖洞,至1986年底,這些人家才搬出巖洞。從今存遺跡看,用于居住的洞穴前壁多為條石砌成,頂蓋瓦椽便于走水。有的洞內布局講究,廳堂臥室井然有序。石門石窗牢固大方,樓上樓下石梯回旋。
洞外多為緩坡,土地肥沃,便于耕作,竹木蔥蘢,景色宜人。個別洞額時有瀑布瀉下,白墻青瓦隱現于銀簾飛花之中,與花果山水簾洞毫無二致。魚木寨上現存大型墓碑共9座,最早建成于清道光十五年(1853年),多數建成于清同治光緒年間。這些墓碑大如山中之城,形制奇特,精雕細刻,在省內亦屬罕見。
特別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湖北恩施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四面懸崖的大石頭上,竟居住著二十幾戶人家,不通車路如世外桃源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