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初夏的杭州,草木蔥蘢,很適宜爬山。
遠離喧囂,在一片綠野中放松心情,可以沉浸式感受西湖群山的綠意盎然。
吳山、玉皇山、鳳凰山、九曜山、寶石山以及南北高峰,在往期的“杭州Discovery”欄目中我們都一一介紹過。
這個初夏要“拿下”哪座山?答案是,十里瑯珰。
在杭州,愛爬山的人都喜歡去十里瑯珰,這是西湖群山中最經典的徒步路線之一。我們遲遲不敢挑戰它的原因,多少是有點畏難情緒在。畢竟,這是西湖群山中最高、最長的山嶺,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上。
關于“十里瑯珰”的得名,有多種說法。一種是說,十里瑯珰原本指的是天竺山東、龍井村西、梅家塢村東北的山嶺,是古時候挑擔貨郎從錢塘江去往龍井、靈隱的近路,因為路途有近十里,貨郎邊走路貨擔邊會發出丁零當啷之聲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以前這一帶崇山峻嶺,山路逶迤,多峭壁深溪,只有年輕力壯的“郎”才“當”得起攀越。
盡管處在偏僻的群山之中,但這條連通天竺靈隱、龍井與五云山的便捷通道,常有當地村民行走,還有虔誠的香客,每年總會沿著這條路線朝拜進香。年復一年,瑯珰嶺的山徑就在無數雙腳印下形成。
過去,普通人想要爬十里瑯珰,用現在的流行說法,那是屬于“沒苦硬吃”的自虐式登山。如今,行走十里瑯珰已經不需要像以前的香客那么艱辛了,一路上山都是舒坦的游步道,相對輕松不少。
安排好時間,準備好裝備,這個初夏,去十里瑯珰,沉浸式感受山林里的綠意盎然。
十里瑯珰線路選擇有很多
全看你的體力和時間
爬十里瑯珰,出入口有好幾處。上天竺、梅家塢、龍井村、九溪、云棲竹徑是五條主要上山道,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支路也能通往瑯珰嶺,四通八達。從哪里上、在哪里下,全看你的體力和時間。
我們的計劃是從梅家塢上山,再從龍井村下。路線不長,頂多只能算是“五里瑯珰”,是一條非常適合“懶人”的初階登山線路,但這條線路風景絕佳,西湖群山的壯美與茶園的清新一樣都不會錯過。
首先導航至梅家塢公交站,會看到馬路對面就是“十里瑯珰”的四字牌坊,穿過牌坊伴著石階一路往上,兩邊是村里的茶農住家,高低錯落,有些開成了民宿、茶樓,一路走到茶園,視野便開闊起來了,“登山”之行才算正式開始。
因為過了最鬧猛的春茶季節,沒有了茶農忙碌的身影,轉身往下看,群山之中農舍點點,滿山的茶園顯得十分清靜閑適。
如果遇到大太陽的日子,這一段茶園路上沒有遮擋,會有點曬,但好在很快就會進入綠蔭遮蔽的秀樹翠林。如果平常不太愛運動,這時候的上山臺階爬起來會覺得挺吃力,也是全程中最累的一段,唯一寬慰的就是看著臺階上的級數和消耗卡路里的變化,“臺階第600級,您已消耗卡路里94cal。”心中默默暗示自己,“我一定瘦了!”
一番辛苦之后,滿頭大汗,抬頭發現了導覽牌,這里是文碧峰。旁邊有一條下山的岔路,如果走不動,下去就是小牙塢。但來都來了,怎么也得攀上最頂峰。
繼續向前,臺階提示牌顯示你已經走了“1200級”臺階之后,就會遇到一個觀景臺,還有幾張石凳,供游人休息。站在一塊凸起的巖石上,可以眺覽西湖群山,山山相連,高低起伏,拍照非常出片。會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壯闊之感。
西湖龍井產區群山最高處
三分叉分隔了龍井和梅家塢
往前再走一段平坦路,身旁的樹木變成了婆娑的竹林,這是到了一個關鍵的岔路口,路牌上指示著三個方向,這里叫三分叉。它是西湖龍井產區群山最高處,海拔340多米,屬獅峰山系,地理位置毗鄰獅峰。三分叉分隔了兩個村子,東北面是龍井村,西南面是梅家塢村。
荒草叢中還立著一塊刻石,往回是梅家塢,往左去是龍井、天竺,右轉則是往五云山和云棲竹徑。
三分叉茶園,高山云霧薄靄,歷史悠久,這里種的大部分都是梅家塢樹齡最長,最古老的群體種。由于三分叉地勢最高,晝夜溫差大,雖出茶較晚,但品質優異,香氣馥郁,滋味甘醇。
三分叉,又名關林場,原先有一間關帝廟,現僅存遺址,也叫三分場,是獅峰山、五云山及十里瑯珰的一個三岔路口,據村里老一輩人說,這里種著的龍井樹齡都很老,差不多從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了。
在20世紀20年代末,杭州著名棉布號“高義泰”布莊老板高怡益曾在獅子峰購上百畝山地,主要就分布在獅子峰、龍井村十里瑯珰周圍和三分場,開墾種植龍井茶,創設茂記茶場。
沿著山路前行,往龍井村方向,大約再走五六分鐘之后,就登上了最高峰。攀上了高峰,自然不會失望,極目遠眺,風光無限,面前是龍井茶園,群山環抱間的西湖也近在眼前。
在山頂,很容易就會與其他入山口上來的登山者“狹路相逢”。有人停下來不斷拍照欣賞風景,有人則是對著綿延的茶山吼一嗓子,還有從龍井村上來的人會找你探路,“去梅家塢還有多遠?”
沿著龍井茶園一路下山,就到了龍井村。這條線路一路走下來,翻山越嶺,走走停停,大約需要2個小時。
下山入茶村歇腳吃飯
享受爬山之后的愜意
相比之下,下山的路就要輕快許多。到龍井村里,吃飯可以有很多選擇,有地道的農家飯菜,也有時髦的創意餐廳,去年“古一法師”TildaSwinton與辛芷蕾、竇靖童來杭州拍攝香奈兒宣傳短片,就是在龍井村的一家咖啡館取的景。
無論是哪種選擇,都可以享受一下爬山之后的愜意慢生活。我們找了一家餐廳坐下,一面歇腳一面在心里盤算,下回換哪一條路線,從哪里上山,在哪里下山,看看另外樣子的“十里瑯珰”。
如果意猶未盡,體力也允許的情況下,稍作休憩后,還可以繼續出發。從龍井村朝九溪十八澗方向走,去丈量“十里瑯珰”余下的“五里”路途。
詩里寫,“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這個溫婉的初夏時節,走一走十里瑯珰的游步道,既是一種美的延伸也是心的延伸,在山風里找到松弛感。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余夕雯
攝影 陳中秋
編輯 潘俐
審核 羅祎 林琳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