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陜西。
如果你喜歡原生態的古城,這座黃河岸邊的千年石頭城,你一定得去看看。
這里號稱“華夏第一石城”,古城內幾乎所有建筑都是用石頭砌就的,雖歷經時間流轉、炮火洗禮,它卻幸運地得以完整保存。
這里就是——吳堡石城。
吳堡石城位于吳堡縣宋家川鎮東北方向的一座石山梁上,從縣城開車大概十來分鐘,就能抵達。導航的目的地在古城外的南門停車場,車子可以直接開到。
還未碰面,這座千年石頭城就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下馬威”。——從沿黃公路上山時陡坡極大,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這座城池的險峻與氣勢。
實際上,這條陡峭的山路已經是現代交通修繕之后的便利通道了。
很多陜西人都聽過一句話:“鐵葭州(佳縣),銅吳堡”。“銅吳堡”的叫法,絕對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吳堡石城平均海拔793米,雖然不算高,但地勢卻極為險要。整座石城盤踞于吳山之巔,東、西、南三面都是絕壁,腳下便是滾滾黃河,只有北門外連接著一條狹窄的山梁,是古城唯一的進出通道。
和朋友聊天,她們早些年來吳堡石城時,在當地老鄉的帶領,抄了個近道走了四十多分鐘才到了北門。現在南門外打造了游客服務中心,修建了停車場。來往游客真的已經方便太多了。
吳堡石城大約始建于五代北漢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里都是吳堡縣城的所在地,曾經繁華一時。
歷史中,吳堡石城的規模還是比較宏大的,其占地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城中建筑大多由石頭所砌。
石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周圍有高約6~10米的城墻合圍,城內縣署、書院、城隍廟、關帝廟、文昌閣等一應俱全。
關上城門,妥妥一座“銅墻鐵壁”的石頭城堡呀!
在冷兵器時代,“固若金湯”的吳堡石城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到了近代,更是經歷了槍林炮雨的考驗。尤其是1938年日軍占領山西軍渡,從黃河對岸炮轟吳堡石城七年之久,導致城內大部分古建筑被損毀,城墻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日軍依舊未能渡過黃河半步。
而這座千年石頭城,雖然千瘡百孔,卻整體形制尚存,仍然是西北地區保護最好的古代城池之一。
走進吳堡石城,目之所及,都是石頭。城內的房子大多是石砌式窯洞,城墻、街道、院墻乃至碾磨、豬槽驢圈,也都是石頭造,確實是一座真正的“石頭城”。
我們邊走邊逛,見到了縣衙、監獄、軍營這些政府機構,也看到了文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等神佛地盤,也找到了一些保存完整的窯洞四合院建筑。
當然,也有很多已經荒廢成為殘垣斷壁,不過旁邊都豎立著指示牌等,可以看出目前古城正處于被保護的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石城里還有一座“女校”。
1924年,吳堡石城創辦了一所女子學校,當時入校女生全部免費入學并提供書本和紙張等等。在那個年代能夠鼓勵女子上學,應該說很多開創性意義了。
游覽吳堡石城的時候,我們也很好奇。全國有很多石頭城,光陜北境內就有好幾座。為什么吳堡石城能被冠以“華夏第一石頭城”的美譽呢?
除了這里本身就是一座石頭建筑的“博物館”,可能還有它年代久遠、又完整保留至今有關吧。有研究認為,吳堡石城是陜北最老的古城,極具早期古城風格、構造、功能、藝術研究價值。
自五代北漢初創,吳堡石城便屹立于這片土地之上。此后,歷經各朝代的修葺與改進,無數先民在此定居、融合,共同書寫著這座古城的歷史。在戰事頻發的動蕩歲月里,這座石頭城是否也曾如同世外桃源般,為人民遮風擋雨,守護著一方安寧呢?
如今的吳堡石城,還處于原生態的狀態。這里沒有門票、游客不多,如果有機會,趁早來逛逛吧!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游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