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刺客”再現
自稱“日本進口”
今年以來,藍莓、荔枝等高價水果紛紛降價。但最近很多朋友發現,一些貴到離譜的“水果刺客”也紛紛上市:1個日本靜岡蜜瓜713元、2斤晴王葡萄240元、1顆太陽之子芒果468元……這些高價“洋水果”,真的名副其實嗎?
事實上,依據國家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最新發布的《準予進口農產品名單(20250430)》,目前我國允許從日本進口的水果僅有蘋果和梨兩種。也就是說,商家賣得很貴的所謂日本靜岡蜜瓜、晴王葡萄、太陽之子芒果等,大部分都是假貨。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與商家私信交流,自稱售賣“日本晴王葡萄”的賣家說,自己賣的其實是“秘魯陽光玫瑰”,“日本晴王葡萄”只是自己用于產品營銷的關鍵詞。
“洋水果”真的更好嗎?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甜瓜課題組組長王懷松介紹,“靜岡蜜瓜”主要指引自日本的網紋甜瓜品種,因為品質好、名氣大,久而久之就成了高檔甜瓜的代名詞。
事實上,現在國內種植的網紋甜瓜,大多是用日本品種改良后的,其品質、外觀、賣相,也都達到了日本靜岡蜜瓜同等水平,甚至更好。水果種植講究“三分品種、七分管理”,那些經過雜交選育、更適應國內環境的本土品種,往往表現更優。
國產網紋瓜
王懷松介紹,除了用國產水果冒充進口水果,市場上還存在很多類似的“冒牌水果”。比如,冬季市場上很多所謂的“新疆哈密瓜”,實際產自海南等地。商家只是借助新疆哈密瓜的品牌名聲進行宣傳銷售,這種行為同樣是對消費者的誤導和欺騙。
如何甄別、查證假“洋水果”?
一些商家利用部分消費者對“洋水果”的追捧心理和信息差,一邊在電商平臺故意語焉不詳,將產品介紹為“進口水果”出售;另一邊為了規避法律風險,又在產地一欄標注為“中國大陸”。
對于市場一些假冒進口水果的銷售行為,相關法律專家認為已涉嫌欺詐,消費者可以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舉報或投訴,進行“退一賠三”的索賠,維護自身權益;也可以登錄海關總署網站查詢“準予進口農產品名單”,通過查“產地”來辨別進口水果真假。
編輯|李紫來審核|趙允
來源|央視三農微信公眾號
微信號:yanglingca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