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11篇原創筆記
前言
前幾天,反復觀看了一則關于人生意義的短視頻,深受感觸。
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幾天后,喪假到期的孩子們就將訂好返程票,摘下黑紗,回歸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幾乎所有的人生大事,都需要通過請假來完成。
甚至,悲傷或喜悅,都要先經過蓋章批準。
01 人生儀式不應被制度支配
記得去年和朋友聊天時,他堅決不信我月薪只有幾千塊。我也犯了軸勁,發去工資短信截圖,他才罷休,卻又拋出個問題:
“那你圖什么?”
簡單的5個字讓我犯了難。我當然可以辯解自己商業頭腦不靈活,也缺乏創業啟動資金,或是為人處世能力不夠,只能老實上班。
但這些終究只是借口,人其實往往只是缺乏邁出第一步的勇氣,和堅定不移走下去的心氣。
后來我想通了,請假不用經過繁瑣的審批流程,也不會以這樣那樣的理由扣工資,更不需要提前找人交接或是假期還要接無數工作電話。
這種本就理所應當,卻被冠以“人性化管理”美名的事,才是我甘于現狀的主要原因。
說這些,不是聲討當下職場的“績效暴力”,也不是鼓吹我所在的單位多美好,而是:
生老病死從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打卡簽到。每個人生命中這些充滿儀式感的時刻,絕不應被制度支配。人生大事自由,才是對生命的敬畏。
02 永遠不要有莫名其妙的負罪感
10年前,我花了大概2個星期時間做旅游攻略,訂好了機票酒店。
出發前幾天,接到了單位入職通知。家人第一反應是取消出游,畢竟剛上班就請假,會留下不好印象。
當時,還沒有“莫名負罪感”這個概念。只覺得:
人生中,許多“改天見”會變成“再也沒見過”,“下一次”會變成“上次就是最后一次”。
畢竟,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后來,我親眼見過不少人把上班這件事無限放大。
有人加班太晚,錯過孩子周歲宴;有人怕耽誤工作進度,從不參加孩子家長會;甚至有人僅僅是因為上級口頭拒絕,錯過了見家人最后一面。
沒錯,對大部分人來說,上班的經濟來源,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但捫心自問,如果僅僅為了生存,而深陷“請假羞恥”,值得嗎?
借用日劇《我,到點下班》這句臺詞:
“我們拼命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若因此失去生活,工作還有什么意義?”
03 工作和生活,本就缺一不可
去年,有一句話在網絡爆火: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全都要。”
現實當然沒有這么簡單,很多事情我們都不得不做出取舍。
但是,上班和生活,由不得我們二選一,必須全都要。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說:
“沒有不可替代的員工,只有無法重來的人生。”
所以,永遠別覺得自己在單位有多重要。總有人對你的位置躍躍欲試,上級也必然對你的成本有過衡量。
很多時候,你以為某項工作離了你不行。但若置身事外,你會發現一切正常運轉,反倒是“缺誰,誰尷尬。”
偶爾陪家人孩子出去吃飯時,給手機設置勿擾模式,沒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不下來;在上級面前隨叫隨到,換不來別人尊重,只會被認為好拿捏,這才是人性常態。
讓職場歸職場,讓生活回歸主場,才能學會享受快樂。
寫在最后
《小王子》給過我啟示:
“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只是被生活改變了模樣。”
上班,是為了守護那些值得請假奔赴的瞬間;活著,也不是為了留在考勤機里的印記,而是歲月長河中泛起的漣漪。
愿你既能在職場乘風破浪,也能在夜空中采擷星光。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