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派出7支全球宣講團,約60名朝野各黨議員將分成7個小組,從本月21日到6月上旬前往美國、俄羅斯、日本等30余國訪問尋求支持。
莫迪政府一直卯著勁兒,想讓印度看起來既強盛又穩(wěn)定,像個崛起的大國。可偏偏,家里的那些“老毛病”總愛在關鍵時刻發(fā)作,讓人下不來臺。
就在最近,印度安全部隊打死30余名反政府武裝人員,印度內(nèi)戰(zhàn)死的人比印巴沖突還多,這種情況下,誰想站出來支持一個混亂的印度呢?
印度內(nèi)部的問題遠比印巴沖突要嚴重,就算莫迪裝聾作啞不說話,這也是無可掩蓋的事實。印度的這個反政府武裝到底是什么人呢?
“納薩爾派”簡直是印度中央政府的“心頭大患”。他們自稱代表窮苦大眾,打著左翼旗號,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就沒消停過。
印度政府換了一屆又一屆,軍隊也號稱能打硬仗,可就是拿這幫游擊隊沒辦法。尤其在印度中部的恰蒂斯加爾邦,那里的山高林密,簡直是納薩爾派天然的庇護所。
他們不光能跟政府軍周旋,還在當?shù)夭簧俎r(nóng)村贏得了同情。最近一次交火,印度安全部隊號稱干掉了三十多個武裝分子,按理說是個不小的勝利。
可奇怪的是,一向喜歡把“勝利”敲鑼打鼓宣傳的莫迪政府,這次卻異常低調(diào),嘴巴緊得很。就連平時跟印度走得很近的那些西方國家,這次也集體選擇了沉默。
這反常的沉默,反而讓人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很可能是印度軍隊自己也吃了不少虧。軍方雖然還在嘴硬,放話說明年,也就是2026年,就能徹底解決這幫人。
納薩爾派問題的反復發(fā)作,其實折射出的是印度社會最深的矛盾。
貧富差距懸殊、土地分配不公、地方治理跟不上趟,這些都是滋生反抗和不滿的土壤。只要這些根本問題解決不了,那火種就永遠不可能真正熄滅。
印巴沖突的克什米爾地區(qū),根本問題也是如此,并不是印巴的領土沖突,而是印度自己內(nèi)部治理暴雷,發(fā)生了內(nèi)亂。
在印控克什米爾的旅游景點——帕哈爾加姆,一伙槍手對著無辜的游客瘋狂掃射,造成二十多人當場死亡,三十多人受傷。
更讓人在意的是,這事兒發(fā)生的時候,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恰好在印度訪問。這時間點選得,明擺著就是沖著莫迪政府去的,就是要讓他難堪。
襲擊發(fā)生后,莫迪的表現(xiàn)也挺反常。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用印地語發(fā)表講話,反而特意用了英語發(fā)出警告,并且馬上把帽子扣到巴基斯坦,把內(nèi)亂變成外戰(zhàn)。
克什米爾的亂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別是自從2019年,莫迪政府大筆一揮,把給該地區(qū)特殊自治地位廢除了,還宣稱克什米爾已經(jīng)回歸了“正常”。
這背后是印度人民黨長久以來一個非常清晰的意識形態(tài)驅(qū)動:他們想把這個印度唯一穆斯林占多數(shù)的邦,更直接地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削弱它獨特的身份認同感。
表面上看,好像旅游業(yè)是熱鬧了些,吸引了不少印度本土游客。但真實的情況是,恐懼和暴力依舊普遍存在,嚴苛的法律和無處不在的重兵部署,才是當?shù)鼐用衩鎸Φ某B(tài)。
這讓當?shù)氐哪滤沽秩后w感覺自己被進一步疏遠,而允許非本地居民購買土地的政策,更是引發(fā)了他們對當?shù)厝丝诮Y(jié)構被改變、地方控制權喪失的深深憂慮。
地方選舉已經(jīng)停了五年之久,信息被高度管控,任何不同的聲音都會被壓制。莫迪政府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采取的強硬立場,其實跟他的整體政治策略是緊密捆綁的。
他一直在努力打造自己印度教民族主義強人的形象,宣稱對一切敵對勢力都要進行強硬報復,借國家安全危機來爭取國內(nèi)政治支持。
可如今,這種模式反倒讓他自己變得“騎虎難下”。印度那邊焦頭爛額,隔壁的巴基斯坦也沒能獨善其身。
就在印度軍隊跟納薩爾派在山上交火的同一天,巴基斯坦西南部一個叫俾路支省的地方,發(fā)生了一起讓人頭皮發(fā)麻的校車遇襲事件。
一輛載滿了孩子的校車,在路上被路邊炸彈炸翻,造成包括三名兒童在內(nèi)的五人死亡,四十多人受傷。
這種針對手無寸鐵的平民,特別是針對孩子的暴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完全突破了人類最基本的良知底線。
巴基斯坦總統(tǒng)扎爾達里對此怒不可遏,直斥這是“最下作、最卑鄙、最慘無人道的犯罪”。俾路支省,對巴基斯坦來說,簡直就像一個流血不止的傷口。
這個省礦產(chǎn)資源非常豐富,是塊寶地,但經(jīng)濟發(fā)展長期滯后,當?shù)氐拿褡迕芤卜浅<怃J,一直是分離主義和極端武裝活動的重災區(qū)。
就在校車襲擊還沒過去幾天,該省基拉阿布杜拉地區(qū)的一個市場又發(fā)生了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又造成四人死亡,二十人受傷。
這樣連串的爆炸襲擊,讓當?shù)氐拿癖娬於蓟钤诨炭种校嵝牡跄憽τ谶@些襲擊,巴基斯坦方面很快就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老對頭——印度。
巴總理夏巴茲公開指出,發(fā)動襲擊的人裝備精良,背后很可能有外國勢力支持,而種種跡象都指向了印度。
莫迪本人曾在俄烏沖突后對普京說過一句名言:“這不是戰(zhàn)爭的時代”。但諷刺的是,他自己卻可能在政治算計和國內(nèi)壓力的驅(qū)使下,親手點燃南亞的火藥桶。
克什米爾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超越狹隘民族主義敘事的對話框架,而不是繼續(xù)被當作雙方政治操弄的舞臺。
當內(nèi)外部壓力交織,兩國領導人都把維護自己在國內(nèi)的強硬形象放在首位時,這片土地實現(xiàn)和平的前景,就顯得愈發(fā)暗淡了。
每一次的槍聲,每一次的爆炸,都可能把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鄰國,推向更危險的深淵。南亞的未來,究竟要走向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