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當前國際軍購市場最熱門的武器,當屬中國的殲-10CE戰機,畢竟在本輪的印巴沖突中,一舉擊落了號稱五代機之下最強的四代半戰機,法國達索公司生產的“陣風”。而且還是零封,擊落至少3架。
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近來,中國官媒罕見揭秘了殲-10CE擊落“陣風”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甚至連特朗普都有點坐不住了,隔空喊話中國要訪華。
根據央視的專題報道,殲-10CE之所以可以無傷擊落同屬四代半戰機的“陣風”,原因在于首次在國際上應用“A鎖、B射、C導”模式。
所謂“A鎖、B射、C導”模式,A特指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系統;B指殲-10CE戰機;而C指預警機。
也就是說,在作戰時,先由探測距離達400公里的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對“陣風”戰機進行鎖定;然后將數據坐標傳輸給殲-10CE戰機,由殲-10CE發射PL-15E空空導彈攻擊“陣風”戰機。
但殲-10CE發射PL-15E空空導彈后,屬于發射不管,而是由預警機對PL-15E進行空中中繼引導,最終擊中目標。
這一套流程突出的不是殲-10CE的強大,而是整個作戰體系的強大。
眾所周知,體系化作戰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都在搞,尤其是美國更注重體系化作戰。但不同于他們的紙上談兵,中國的體系化作戰是首創由地面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鎖定對方目標,然后通過數據鏈引導戰機發射遠程空空導彈進攻,而且這還沒完,用預警機引導導彈攻擊目標。
這一套體系的優點在于,地面遠程防空導彈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遠超戰機本身攜帶雷達的探測距離,可以做到先敵發現,實際上就等于是把地方防控系統的雷達搬到了戰機上,對對方戰機做到了降維打擊。在先敵鎖定后,己方戰機成為了一個空中武器發射平臺。
這還沒完,在己方戰機發空空導彈后,預警機對導彈進行引導和修正,極大的提高了導彈的精度,說是百發百中也不為過,當然前提是預警機能夠安全的不間斷的引導導彈。
這套中國獨創的空戰體系,等于是在殲-10CE性能的基礎上進行了兩次強化,理論上整個體系發揮出的整體效能比單個第五代隱身戰機還要強的多,將體系作戰的效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這也是為何特朗普近來要喊著訪華的原因。
試想,對華貿易戰,打了一個多月就草草收場,了解到美國根本沒有在經濟上與中國對抗的資本。如今在軍事上,中國已經不再局限于單一武器性能的強弱,而是將所有武器打造成體系,發揮1+1+1>3甚至>5的效果。
這等于是告訴美國,經濟、軍事美國都無法對抗中國,那未來美國如何與中國相處呢?當然只有上趕著訪華,尋求合作。
所以央視此次對殲-10CE戰機擊落“陣風”戰機過程的揭秘,實際上是軍事上的輿論戰,明確告訴世界,尤其是告訴美國,別想著武力打壓甚至對抗中國,合作共贏才是唯一的出路。
中國這一手多少有點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味,當然我們的出發點是合作共贏,而非美國的武力脅迫,這一點有本質區別。而未來的國際軍火市場,大賣的并非是殲-10CE戰機,而是中制現代化體系和中國標準,這一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