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處于高校招生宣傳熱季,網絡上涉及招生入學的信息層出不窮,真假難辨,一些自稱“有關系的業內人士”,打著“內部指標”“培訓班保送”“提前錄取”等幌子,收取高額中介費、介紹費、人情費等,用承諾入學等虛假宣傳進行詐騙。
提醒:這些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局,希望廣大家長、考生高度警惕,嚴防各類招生詐騙陷阱,避免上當受騙。
案例一
2023年5月8日,某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家長佳佳接到了女兒打來的一通電話。女兒告訴母親,學校一位吳姓老師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打點“專升本”相關學校老師、還能讓教授寫推薦信,“當時這個吳老師說的很真,又說名額很少,我就相信了,給他轉賬78000元的費用。”實際上,這樣的“機會”并不只有三個。這名吳姓老師從2022年開始,以為學生打點“專升本”需要好處費為名義,騙取了四十多名學生以及家長的錢財,每名受害者向他轉賬的金額在3.8萬元到18.8萬元不等。據受害家長們統計,被騙總額約300萬元。
【法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詐騙50萬元以上屬于“數額特別巨大”,對應《刑法》第266條“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提醒】騙子謊稱校長特批可低分入學,實則利用家長焦慮騙錢。所有正規招生均公開透明,勿信關系運作,謹防竹籃打水一場空!
案例二
小王收到自稱某大學招生辦的電話,稱因藝術類院校提前招生,小王的錄取狀態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學校錄取,需提前交納學費,否則有退檔無法錄取的風險,小王向對方付了8000元。
【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提醒】提前批次錄取主要針對軍事、國防、藝術類院校考生,錄取工作全部實行異地遠程網上錄取,由專門的計算機系統按志愿和投檔規則投檔,不受任何人為因素影響。對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為由的電話短信,不要相信。考生可通過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錄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亂投醫”,以免上當受騙。
案例三
某市一名女孩花41000元報名參加某培訓機構開設的“高三全托班”,雙方簽訂的協議約定:如果來年高考未達到本科二批次線,培訓機構退費70%。女孩高考僅260分未上二本線。但培訓機構在退款2萬元后,剩余的8700元一直未退。事后,女孩將涉事培訓機構起訴到法院。
【法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二條“合同生效后,當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稱的變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承辦人的變動而不履行合同義務”的規定,某某培訓仍應向闞某退還教育培訓服務費用。
【提醒】選擇培訓機構時,先查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勿輕信“保過班”“全托班”夸大宣傳。
再次提醒家長和考生:勿存僥幸心理,勿信不實傳言,明辨詐騙伎倆,避免上當受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