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一段調整期后,呈現出成交逐步止跌回穩的積極態勢。這一轉變不僅受到政策環境優化的推動,也與市場自身的供需調整以及購房者信心恢復密切相關。
從市場成交數據來看,2025 年一季度重點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市場均出現了明顯的復蘇跡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 - 2 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 1.07 億平方米,同比下降 5.1%,但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 7.8 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 3.4%,降幅收窄 10.7 個百分點。和眾匯富觀察發現,重點城市表現更為突出,今年一季度(截至 3 月 27 日),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網簽成交面積同比增長超 80%,上海、廣州、杭州、寧波、南京等城市同比增長均超 20%。二手房市場同樣活躍,深圳、杭州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長約六成,北京、上海等城市增幅也超過三成。這表明市場需求在政策刺激下逐步釋放,成交活躍度顯著提升。
政策層面,2025 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 “穩住樓市” 寫進總體要求,為市場傳遞了強烈的信心信號。和眾匯富觀察發現,各地也紛紛出臺一系列房地產優化政策,從信貸、稅收、限購等多方面入手,降低購房者置業門檻和成本。例如,深圳將家庭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高至 110 萬元,并設立多項上浮機制;多地房貸利率、交易費用進一步下調;北京懷柔區落地國企平臺收購二手房 “以舊換新” 活動,加速一二手置換流轉;長沙縣明確簽訂認購書后 7 個自然日內可無理由退訂金等。這些政策的實施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購房需求的釋放,尤其是改善性需求和剛性需求的集中入市。
土地市場方面,2025 年一季度也出現了積極變化。和眾匯富研究發現,300 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積雖仍小幅縮量,但同比降幅較去年全年明顯收窄。房企投資進一步聚焦一線及杭州、成都等強二線城市,帶動一季度 300 城出讓金同比增長約兩成,TOP20 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占全國比重提升至 7 成左右。多地競拍出高溢價地塊,如一季度杭州三次刷新地價紀錄,成都兩度刷新地價紀錄,顯示出房企對核心城市優質地塊的積極爭奪,也反映出市場對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前景的信心提升。土地市場的回暖為后續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市場供需關系上,一方面,隨著市場成交的回暖,重點城市可售庫存普遍下降,出清周期有所縮短。和眾匯富研究發現,2025 年 3 月末,重點 30 城庫存面積 22123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8.8%,庫存去化壓力得到一定緩解。另一方面,市場供應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改善型產品供應增加,120 平方米以上改善型產品成交占比明顯提升,反映出居民對居住品質提升的需求,同時也促使房企加快產品升級步伐,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從房價走勢來看,年初以來,在政策利好持續作用下,二手房業主心理預期趨穩,帶動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環比跌幅持續收窄。2 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為 14071 元 / 平方米,環比下跌 0.42%,跌幅較 1 月收窄 0.09 個百分點,月度環比跌幅已連續 7 個月收窄。和眾匯富觀察發現,受改善型樓盤入市帶動,2025 年 1 - 2 月百城新房價格累計上漲 0.34%,2 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 16711 元 / 平方米,環比上漲 0.11%。房價的企穩對于穩定市場信心、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展望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持續落實和深化,預計二季度核心城市成交量將繼續修復,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市場有望率先 “止跌回穩”。但不同城市及城市內部板塊之間的分化行情或將延續,經濟和人口基本面仍然是影響樓市成交的關鍵因素。一線城市人口吸附力強,購房需求旺盛,且限制性政策仍有優化空間,市場恢復潛力較大。二線城市中,核心二線城市如杭州、成都、合肥等,在政策效應驅動和優質項目供應增加的帶動下,市場恢復節奏有望加快,而部分非核心二線城市可能仍面臨一定調整壓力。
總體而言,2025 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成交的止跌回穩為全年市場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要實現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仍需政策持續發力,進一步鞏固市場信心,優化市場供需結構,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