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知識分子
作者:李珊珊 程雨祺
Harvard Radcliffe Institute;圖源:哈佛大學官網
5月23日,針對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的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文件,哈佛官方發布了正式回應。回應中譴責了“這一非法且毫無根據的行為”,并指出該項決定“危及哈佛大學成千上萬名學生和學者的未來,也給全美各地高校無數來到美國求學、實現夢想的人們敲響了警鐘”。
在回應中,哈佛還附上了一份長達72頁的起訴書(complaint),起訴書中,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及美國國務院均被列為了被告,文件顯示,該起訴書將被遞送至美國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
起訴書之外,哈佛在回應中還指出:“此次撤銷是政府一系列報復行動的延續,旨在報復哈佛大學拒絕放棄學術獨立性,拒絕屈服于聯邦政府對課程、師資和學生群體的非法控制。”
早在4月中旬,哈佛大學就成為了第一個反擊特朗普政府干涉的美國頂尖高校。(見知識分子推送:90億美元經費)之后,哈佛遭遇了削減科研經費,以及撤銷免稅資格。目前,據《新聞周刊》統計,被聯邦政府凍結和取消的撥款和合同價值已達到了30億美元。
本周四下午,美國國土安全部官網發布文件稱:“國土安全部終止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計劃 (SEVP) 認證”。該部門對這項“終止”還做出了解釋:“這意味著哈佛大學不能再招收外國學生,現有的外國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在美的)合法身份。”文件中還警告,不排除將類似措施擴展至其他高校的可能。
美國教育委員會副主席兼政府關系參謀長薩拉·斯普雷策 (Sarah Spreitzer)在第一時間就向《高等教育內幕》表示:聯邦政府剝奪哈佛大學 SEVP 認證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
01
哈佛學生會被驅逐出境嗎?
周四的文件震驚了很多業內人士,然而,梳理哈佛與特朗普政策近兩月來的交鋒記錄,我們會發現:本次被取消國際學生招收資格的情況并非毫無征兆。
早在4月底,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就曾致信過哈佛大學,并威脅稱:如若哈佛不能提交其國際學生的數據(包括參與抗議活動的記錄),他們將撤銷哈佛接受國際學生和國際交流訪問學者的權限。
考慮到新生可能會遭遇到的簽證等政策的不確定性,4月底,哈佛曾宣布,其今年招生政策允許學生同時接受哈佛大學和另一所非美國大學的錄取,而在過去,哈佛通常要求被錄取學生“二選一”,即接受哈佛就必須放棄其他學校的錄取資格。
對于本次取消哈佛國際學生的招收資格的原因,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網站上,諾姆提到:“大學招收外國學生,并從(這些學生所繳納的)更高的學費中獲益,以充實其數十億美元的捐贈基金,這是一種特權,而非權利。哈佛大學有很多機會做正確的事情,但它拒絕了。由于未能遵守法律,他失去了國際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的認證。我們希望該決定可以警示全國所有大學和學術機構。”
根據哈佛大學的公開數據,自2006年以來,哈佛的國際學生注冊數目年年攀升,2024-2025學年,該校共有6793名注冊國際學生,占入學總人數的27%,這些學生來自140多個國家。雖然學校沒有公開其國際訪問學者的數目,社交媒體上,有哈佛畢業生估計,如果算上訪問學者,在哈佛校園中,受本次政策影響的人數可能超萬人。這超萬人的簽證會在一夜之間遭遇取消,導致他們也被驅逐出境嗎?
哈佛大學自2006年以來每年的注冊國際學生數目
哈佛法學院移民律師維嘉表示,政府撤銷SEVP認證的行為不會立即讓學生簽證無效,在其采取更嚴厲措施前,哈佛大學可能會給予學生一些寬限期。律師巴尼亞斯給出建議,一些學生可以選擇申請旅游簽證以繼續留在美國,同時寄希望于法官發布限制令來扭轉局面。
更具體的分析提到,對于哈佛今年的應屆畢業生來說,他們的畢業典禮就在一周之后舉行。多位移民律師在接受哈佛大學校報采訪時表示,若已經完成所有畢業要求,他們仍然可以正常獲得學位證書。不過,因為哈佛已經無法給國際學生提供I20等文件,這意味著這些今年的畢業生現在無法申請OPT簽證,后者是一種為持學生簽證的國際學生提供臨時工作許可的工作簽證。
本次的政策還會延伸到畢業不久還在使用OPT作為工作許可的哈佛國際學生,對那些剛剛邁入工作崗位的哈佛校友而言,即刻起他們都必須請假等待系統恢復,否則可能面臨立即失去工作,必須離開美國的情況。
對哈佛的更多在讀國際生而言,他們被要求轉學,否則將失去在美國合法居留的許可,變成“非法移民”。但這樣的轉學在美國卻可能會比較困難,因為許多美國高校的轉學截止日期是3月,這無疑讓身份問題變得更為風雨飄搖。對于做科研的學生來說,導師可能會提供幫助,將其在哈佛大學下的身份轉到其他的美國科研機構之下。
目前,在美國之外,已經開始有大學在向這些可能會因為簽證問題無法完成學業的哈佛學生提供“綠色通道”了。5月23日,香港科技大學等宣布,為哈佛大學學生提供無條件入學、簡化入學程序和提供學術支持。
不過互聯網上,哈佛學生們對于這項政策的情緒,表現的雖有憤怒和無奈,卻尚無人提到轉學的情況。社交媒體上,有哈佛的國際學生調侃自己忽然間成了“哈佛難民”(Harvard Refuguee),也有學生曬出了系里郵件:“我們目前尚無進一步信息”,能做的只有等待。
已錄取但未入學的國際學生目前看來可能會無法在秋季入學。有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在國內大使館申請簽證的情況,“哈佛”兩字讓簽證官不得不暫緩下發簽證。鑒于5月份這個時間點入學offer已經下發,而離9月份開學還有一段時間,這可能又是政府向哈佛“極限施壓”的一部分,且留出了繼續談判的時間窗口。
就在國土安全部針對哈佛的文件發布的當日,加州奧克蘭市的一名法官發布了一項全美范圍的臨時禁令,禁止特朗普政府隨意撤銷在美國際學生的合法身份。不過,因為這項禁令針對的是之前特朗普政府終止了1500余名國際學生的SEVIS系統身份的事件(見知識分子推送:),這似乎還不能直接改變這一次針對哈佛的行政命令。
在之前的事件中,一千多名國際學生面臨著被驅逐出境的風險,后在高校強烈抗議和學生集體訴訟后,相關政策于4月25日被撤回。這一次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手段與上次皆屬國土安全部負責,都是通過吊銷合法身份來控制國際學生,手段如出一轍。如果說3月份對與執法部門有接觸學生的簽證撤銷潮是一種“無差別打擊”,5月份針對哈佛國際生的命令則似乎是目標更明確的報復。
對于這種整個學校的SEVP被取消的情況,數月前,美國國際招生管理協會 (AIRC) 主任克萊·哈蒙 (Clay Harmon) 曾向《高等教育內幕》解釋:當大學被懷疑提供不真實的學位課程,使用這種方式向希望快速進入美國的潛在移民出售學生簽證時,就會遭遇針對性的調查。
“這是政府確保國際學生簽證不會發放給文憑工廠、虛假機構或資金不足的機構的主要方式,”哈蒙說。“我從未聽說過任何獲得完全認證、信譽良好的機構需要接受某種特殊的SEVP調查。”
然而,今天,這個名單上加入了哈佛大學,而很顯然,哈佛不是文憑工廠或者野雞大學。
02
負面影響遠超哈佛大學
鑒于上一次對3月簽證吊銷潮的成功抗議,很多人似乎還是對法院抱有信心,希望能夠這次的鬧劇也能被盡快終止。不過,負面影響已經發生,且仍將持續。
來自國土安全部的新政對哈佛造成的最直接的影響也許是經費。根據CNN的報道,雖然擁有532億美元的巨額捐贈資金,但因為法律原因,或是因為這些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被放在了非流動性資產——房地產、私募股權等中,哈佛大學每年只能花一小部分。每年,哈佛大學有三分之二的運營費用來自其他來源,包括聯邦研究經費和學生學費。聯邦經費已經遭遇了大幅的削減,而本次政策后,學費最高的國際學生數目估計也會遭遇大幅下降。
經費所代表的“今天”之外,這項政策所帶來的“恐嚇效應”及其對哈佛大學在國際學生中的吸引力造成的影響也不容樂觀。
在CNN的報道中,對這項突如其來的新政,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奧巴馬政府官員杰森·弗曼稱這項措施“在各個層面上都是可怕的”。
“高等教育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我們軟實力的重要來源”,弗曼提到:“很難想象哈佛沒有杰出的國際學生會是什么樣子。這些國際學生對這里的每個人、對創新以及美國都大有裨益。”
哈佛之外,這項政策的影響,以及政府文件中特意提到的:“警示全美所有大學和學術機構”是讓人們更為擔心的。
在《高等教育內幕》中,哈蒙表示:國土安全部本次的做法“對數千名學生造成了真實、直接和重大的傷害,而這些傷害是學生們無法控制的,也與他們自己的行為無關”。
哈蒙認為:“該舉措可能會對美國高校的教育體驗和財務健康產生廣泛而長期的負面影響——遠遠超出哈佛大學和2025年的范圍。”
國際上,對于本次美國國土安全部行為的譴責甚至上升到了外交層面,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陸克文表示,此舉“將令哈佛大學的眾多澳大利亞學生感到痛心”,并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為他們提供領事建議。
03
這項針對哈佛國際學生的簽證限制
有可能翻案嗎?
要盡快擺脫這個困局,恢復國際學生的簽證,哈佛需要怎么做?
根據網絡上流傳的一封國土安全部發給哈佛的郵件:如果哈佛大學希望在即將到來的學年之前重新獲得學生及交流訪問者項目認證,必須在72小時內提供6條政府要求的信息。這其中,最具爭議性的是第6條,即:“哈佛大學現有的涉及過去五年校園抗議活動中非移民學生(即無美國綠卡身份的國際學生)的視頻和音頻資料”。而從一定意義上,這條要求幾乎觸及了哈佛不能接受的底線。
早在4月底5月初,與該項條款類似的信息公開條款就在哈佛學生中激起了強烈的反對,據《哈佛深紅》報道,幾周內就有數百名學生——包括大量國際本科生和哈佛大學本科生協會學生會聯合主席——敦促哈佛大學不要遵照政府所提出的要求。今天,信息披露的要求再次被提出,相關條款在網絡上引發了劇烈的討論。X上,多有評論者指出:這類信息不該提交給政府。
即便今天,對于哈佛的應對,更多的討論并沒有集中于低頭,把政府要求的信息提交上去,而是集中于:政府這樣做是否合法?
根據《紐約時報》援引的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話稱,在周四的消息公布之前,哈佛大學和白宮曾就政府要求的信息公開請求的合法性進行了為期數天的反復交涉。
哈蒙在本周四發給《高等教育內幕》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很明顯,政府正在對法律和權力提出新的解釋,而這些解釋尚未通過判例法或常規做法確立。”
斯普雷策則針對本次的程序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哈佛大學應該會收到SEVIS認證被撤銷的通知,然后進行申訴程序……但國土安全部似乎沒有遵循法規中關于采取這一行動的任何常規要求。”
在CNN報道中,一位前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法律顧問提到:特朗普政府的最新舉動“已經走得太遠,肯定會引發非常強烈的法律挑戰”。
那么,這次哈佛禁招國際學生的風波會不會同樣是虛驚一場呢?目前還沒人說的清楚。不過,在多家媒體報道中,都有受訪者指出:哈佛擁有最好的法律團隊。
5月22日當天,根據《哈佛深紅》的報道,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哈佛分會在一份聲明中明確將這項針對哈佛國際學生的文件定義為對國際學生的“違憲攻擊”,該教授團體表示,這一決定“擴大了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國際學生和學者的恐怖襲擊”。
就在這份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文件發布的當天,MIT校長Sally Kornbluth發布了一封寫給全體師生的公開信,信中表示:
深感難以置信。聯邦政府今天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舉動,對美國的卓越、開放和創新精神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是一個嚴峻的時刻。
現在,請允許我對我們的國際學生說:沒有你們,麻省理工學院就不是麻省理工學院。
5月23日,在哈佛公開發布的那份長達72頁的正式起訴書中,歷數了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的打壓行為,尤其是自4月16日以來,國土安全部以國際學生簽證為要挾對哈佛提出的種種非分要求。接下來,美國的司法機關會如何反應?其他大學會如何反應?美國的各方勢力會如何平衡?也許,都會令整個事件的結局有所不同。
一切正如《哈佛深紅》在相關報道的結尾所言:“這是一個正在發展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