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月23日1/4決賽“內戰”的落敗,國乒小將林詩棟提前結束了本屆世乒賽之旅。林詩棟出戰男單、男雙、混雙三項比賽,或許是兼項太多疲于奔命,林詩棟在三項比賽中都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水準,都僅是八強。隨之而來的便是漫天的謾罵和苛責,質疑其“世界第一”含金量,甚至因男雙失利稱其為“國乒最后一塊遮羞布”。這種輿論壓力可能加劇年輕選手的心理負擔,形成惡性循環。或許輿論攻擊是每個國乒球員的必修課,但還是請嘴下留情一些吧,畢竟沒人知道會不會像王皓一樣,一場雨便下了20年。
僅僅因為輸掉一場雅典奧運決賽,年僅20歲的王皓幾乎被網暴成了民族罪人,一度被球迷破口大罵,甚至有人寫信要求割手退役來為奧運失利謝罪。這場決賽仿佛成為了他一生的心魔,此后他連續兩屆奧運殺入男單決賽,都倒在了距離冠軍最近的地方,最終只能帶著奧運三亞的滿腔不甘遺憾退役。當然也不僅僅是王皓,還有許多球員也經歷著這樣的精神壓力,所以請理性的看待問題,少點戾氣,多些鼓勵。
競技體育的殘酷在于,冠軍只有一個,但成長的道路需要無數個“林詩棟”用失敗鋪就。或許,比起追問“還要罵哭多少人”,我們更該思考:如何讓每一次失利成為進步的階梯,而非壓垮年輕心靈的巨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