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為何變酷了”的文章,稱中國的國際形象不僅在過去3年穩(wěn)步提升,而且越來越多的外國年輕人開始覺得中國很酷。
盡管這種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中國政府持續(xù)的投入,但《經濟學人》的這篇文章認為,在中國變“酷”這件事上,中國民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文章的開篇部分,《經濟學人》直接提到了上個月來中國多地進行直播的美國頂流網(wǎng)紅“甲亢哥”,稱他在為期兩周的行程中,通過展現(xiàn)中國發(fā)達的科技、友善的人民和豐富的歷史,不僅給中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提升,而且效果也比一些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更為突出。
隨后,《經濟學人》表示,過去這些年中國官方為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也在不斷投入,包括在海外開設了數(shù)百家的孔子學院,邀請外國記者來中國乘坐高鐵等等,而如今中國的民間則在給中國的國際形象建設注入全新的活力——比如,來自中國各個科技領域的民營企業(yè)。
根據(jù)《經濟學人》的介紹,這些民營企業(yè)既包括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明星DeepSeek(深度求索),也包括已經擁有大量國際用戶的網(wǎng)絡游戲《原神》以及3A大作《黑神話:悟空》背后的米哈游和游戲科學等中國游戲公司;有在新能源車和無人機上正成為全球頂尖的比亞迪和大疆,更有在國外爆火的TikTok以及新晉在國際上流行起來的小紅書等中國企業(yè)開發(fā)的社交平臺——乃至在這些科技加持下,已經火到了墨西哥、印尼等許多國家的中國網(wǎng)絡短劇。
結果,《經濟學人》表示,多份國際民調就顯示外國人對中國的好感自2022年以來出現(xiàn)了顯著增長。其中,在一份關注一個國家聲望和影響力的品牌民調榜單上,中國今年就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僅次于美國,而在2021年時,中國的排名還只是第八;另一份由一家外國NGO組織進行的民調顯示,外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自2022年以來在穩(wěn)步提升,3年里增加了18個百分點,相較而言,人們對美國的好感度則在同期出現(xiàn)了27個百分點的下滑。
在文章的最后,《經濟學人》通過引用外國專家和曾經來中國訪學的外國留學生的觀點,再次點了題:這種中國民間美好一面的自然呈現(xiàn),正在讓中國顯得很酷。
高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