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0周的數據對電車行業頗為不利,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環比下滑了3.6%,其中曾被視為增長發動機的插混車型環比更是下跌超過兩位數達到14.4%,讓新能源汽車行業心涼涼,而電車強企近期再度降價,幾乎所有車型都降價,力圖用價格戰搶奪更多市場。
電車行業從去年底以來就已發生大變,2024年8月份應該是電車行業的巔峰,當時電車占國內汽車市場的份額達到54%,業界嘲諷燃油車已成少數派,還說未來將是電車的世界,燃油車將被徹底淘汰。
然而話音未落,燃油車就發起猛烈的反攻,到今年1月份燃油車的占比已回升至58.5%,燃油車大獲全勝,燃油車的猛烈反擊讓諸多電車企業坐不住了,他們沒想到燃油車的反擊如此猛、如此順利。
大約在3月份起,電車強企就發起新一輪的價格戰,將最低價電車的價格降到歷史新低紀錄,已跌穿6萬的價位,不過這一輪的價格戰似乎效果并不明顯,電車一哥的銷量也只是達到38萬輛左右,離它去年的月銷高峰50萬輛差距相當大,尤其是在猛烈的價格戰之下,月銷量只是環比輕微增長,更讓它有點慌。
讓電車一哥擔憂的是諸多車企的崛起,逐漸分食它的市場,這讓它相當憋屈,畢竟國內市場就那么大,別人分走一些,它的市場就少一些。
讓電車一哥深感威脅的當屬電車二哥,也是一家強勢的傳統汽車企業,近兩個月的數據顯示電車二哥的電車銷量連連突破月銷10萬輛,相比起去年電車二哥的銷量只有它的五分之一左右,如今電車二哥的電車銷量已超它的四分之一了,加上油車的銷量雙方的銷量差距在快速縮短。
隨著電車二哥的銷量快速上漲,電車二哥產生的威脅越來越大,近期的數據就顯示電車二哥的熱銷車型已超過電車一哥,這尤其不能忍,畢竟去年它可是牢牢占據熱銷車型榜首。
另一家威脅它的則是新造車企業,那家在去年才發布電車的企業,月銷量已突破2.8萬輛,而且它僅有一款車型,這款車型甚至沖高到電車熱銷第一名,更曾居于國內汽車市場熱銷第一名(包括油車和電車),這款車型大量搶奪了20萬以上的市場。
面對市場的變化,電車強企在日前突然宣布全系降價,降價力度比3月份還要猛,顯示出它意圖用價格戰的方式掃清所有對手,鞏固它在電車市場的領導者地位。
當然它確實也有如此底氣,畢竟在諸多電車企業中,只有它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大多數汽車配件都是它自己生產的,其中電車最大成本的部分電池更是完全自主生產,這讓它擁有很強的成本優勢,有足夠的降價底氣。
相比起它的猛烈攻勢,傳統汽車企業則似乎看到市場的風險,有家相當強大的汽車企業在近期突然宣布對旗下品牌進行整合以降低成本,它的高管表示汽車市場的風險正在加劇,降本增效可能會是企業生存的關鍵,作為一家在汽車行業鏖戰20多年的企業,它或許有更敏銳的嗅覺。
讓這些汽車企業感受到危險的還有外資企業的強勢跟進,豐田、大眾這兩家全球前二的汽車企業選擇了跟進價格戰,他們在歐美市場獲取了豐厚的利潤,耗得起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戰,其中豐田的利潤更是相當于中國七家汽車企業的利潤之和。
不同的企業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如今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已降低到冰點,據說全行業的利潤率已低至4個百分點,新造車企業中大部分仍然處于虧損當中,誰會剩者為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