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全球奪冠”之路,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2024年,比亞迪一躍成為了全世界最耀眼的企業,400萬+全球銷量的達成,讓諸多企業難以接受,中國企業的世界化已經不可阻擋。
這是歐美日(參數丨圖片)韓企業無法預料的,當然,學習比亞迪也成了全世界企業都需要做的事情。
碳中和是一個巨大的話題,比亞迪的混合動力技術、純電技術,早已經成為世界級的研究對象,從日本開始拆解比亞迪純電車型、埃隆馬斯克開始正視比亞迪的強大,再到歐洲企業的反向研究,都說明了一點。
中國的電動化,浩浩蕩蕩。
今年4月,比亞迪銷量38萬臺,依然擁有絕對意義上的領先能力,保持巨大銷量基礎盤不松動的前提是,比亞迪擁有不斷進化的能力。
事實上,國內的混動車型已經布局完成,買一臺混動、純電車型并不難,對于用戶來說,為什么一定是比亞迪?
比亞迪給出了兩個理由。
一個是,比亞迪的“認可成本”非常低,尤其是10萬級工薪階層群體,比亞迪的正向口碑優秀,質量穩定、品質出色,而且性價比優勢拉滿。
選比亞迪是一種不會出錯的決策,這個特點,也是傳統時代豐田、大眾熱銷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比亞迪不僅做到了100%的電動化,貼合主流市場需求,既減免購置稅、又降低出行成本,與此同時還做到了100%的智能化。
4月份,比亞迪終端銷量的71%是駕駛輔助產品。
裝備泊車輔助、高速駕駛輔助的車型銷量占比巨大,目前比亞迪在售的“幾乎全系”車型都把行車輔助系統作為了標配。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銷量占比應該是100%才對,但考慮到新老車型的供應交替、去庫存等原因,駕駛輔助車型的占比還沒有達到100%。
但根據切換速度和用戶認知的改變,這個數據會無限接近100%。
比亞迪的每一步,都走的比較超前,這家企業的目標絕對不是國內市場,兩年前比亞迪制定了兩個非常宏大的目標。
一個是全球化,一個是高端化。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不干擾,且可以并行發展的策略架構,在強手如云、海外市場非常穩定的情況下, 這兩條路非常難走。
高端化是一條比較難走的路線,最大的敵人不是商業對手,而是時間。
一個高端品牌想要立足,本身就是在和時間對抗,用時間來證明品質、用戶群體的高質量,所以比亞迪做好高端化,唯一的方式就是用5年、10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在高端化板塊,有自己獨立的理解。
這個任務,交給方程豹、騰勢、仰望。
另一個全球化路線,考驗的是運營策略。
其實這里有個誤區,很多人認為走向全世界,就是全球車,但事實上是,不少全球企業,主要服務的核心市場也只是2-3個。
比如說鈴木,其最大的全球市場只有日本和印度。通用的最大市場是國內和北美地區,其它地區也只是小規模運營。
和豐田、大眾一樣全世界遍地開花的企業,全球本身也沒幾個。
對于比亞迪來說,其證明自己全球地位的方式,同樣是攻克海外一個市場,只需要一個即可。比如說東南亞市場,這同樣是一個巨大的盤口。
在東南亞的多次車展上,比亞迪的銷售訂單量都超過了其它全球品牌,這充分說明了一件事兒,在這個市場中,新入局的比亞迪擁有極強的掠奪能力。
之所以說征服一個海外市場就能說明自己的能力,原因就是海外地區有不同的消費文化理解,如果能夠征服一個,說明企業的全球戰略眼光、技術架構、研發標準、團隊精神,已經是全球水準。
不少企業不會選擇全球遍地開花,是建立在企業產品布局的基礎上,有的企業本身就不適合全球化,比如說歐洲企業的“小車文化”想要賣到北美非常難。
同樣,北美的大車想要賣到全世界也很難。
比亞迪的電動化策略,未必是全世界所需要的,但是!一定會有很多地區喜歡比亞迪,世界考量一家企業是不是優秀的“全球參與者”,重要的點就是兩個。
一個是企業的體量,銷量和利潤,另一個是能不能服務多元化的群體。
比亞迪目前在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地區都在逐步運營,這也充分說明了這家企業正在用時間證明自己,其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目前來看最佳的跳板就是東南亞。
預計2-3年之后,成熟的東南亞市場將會給比亞迪提供一個巨大的機會,讓其證明自己是真正意義上,擁有撼動世界能力的中國企業。而普及速度領跑全行業,也是比亞迪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