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惠安成功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自2015年踏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征程,惠安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引領下,歷經十載拼搏,讓這座千年古縣煥發出熠熠生輝的文明之光,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畫卷在惠安大地徐徐鋪展。
高位統籌謀全局 共建共享啟新程
惠安人文底蘊深厚,在時代發展浪潮中始終堅守對文明的執著追求。惠安縣委、縣政府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進,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掛帥的創城工作指揮部,下設七個職能工作組,構建起縣領導牽頭、部門協同、干部參與的全方位創建體系,確保創建工作無死角、無盲區。
為保障創城工作長效開展,惠安出臺《惠安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長效管理工作機制》,涵蓋路長責任制、點位負責制等十項機制,推動文明創建精細化、規范化。財政持續加大投入,每年安排創城專項工作經費,為創城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進基層巡回宣講活動
在創城過程中,惠安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群眾為主體,通過文明村鎮、單位、校園、社區、家庭、行業等系列創建活動,帶動全民參與。開展共建系列活動,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協同推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讓創城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事業。
惠安鄉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放療科主任曾昭沖回鄉時,乘坐家鄉公交的體驗讓他印象深刻。公交車干凈整潔、秩序井然,當他面對支付軟件操作的困擾時,一對老年夫妻熱情相助。公交站設施完備,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車輛到站信息,這一系列細節,充分展現了惠安的文明風貌,也讓他為家鄉的發展由衷點贊。
內外兼修塑品質 城市蝶變展新顏
城市之美,既要顏值擔當,更需內涵深厚。在創城征程中,惠安圍繞群眾需求,全力提升城市品質,實現了從“面子”到“里子”的全方位蛻變。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也是連接民心的“橋梁”。曾經臟亂差的箭場巷,經過徹底整治,實現“華麗轉身”。如今,箭場巷人車分離,道路平坦寬闊,店鋪整齊美觀,還設立了“暖蜂驛站”,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便利,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螺城鎮中新社區“暖蜂驛站”
老舊小區改造是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重要舉措。螺城鎮北關小區居民許女士感慨:“小區改造后,道路整潔、車輛停放有序、垃圾分類規范、夜晚燈火通明,生活更加舒適愜意。”在惠安,共有201個像北關小區這樣的老舊小區完成改造提升,讓居民們切實感受到創城帶來的實惠。
農貿市場直接關系到群眾的“菜籃子”安全和生活品質。創城期間,惠安的農貿市場在硬件設施和內部管理上實現質的飛躍。螺城中心市場經營戶連女士說:“市場面積擴大了,衛生條件變好,管理規范,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
建設提升后的東湖公園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為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惠安因地制宜打造30處口袋公園、綜合公園,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親近自然、享受綠色福利。這些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更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參與創城的認同感。
惠安縣圖書館、博物館新館
十年來,惠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項目為引領,聚焦民生實事,累計投入16.22億元,實施208個創城達標提升項目。完成46條背街小巷、201個老舊小區改造、3個農貿市場提升、42公里道路瀝青化及景觀提升、新建公交亭142座、城區公廁48座、新增停車位3500個、更換步行道40萬平方米、優化路燈景觀燈4005盞……同時,將“惠女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文明實踐,建設惠女精神展示館,建成新圖書館、博物館等一批文化場館,實現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全覆蓋,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文明新風潤人心 崇德向善譜華章
城市之美,核心在人。十載創城,文明已深深融入惠安人民的日常生活,化作自覺行動,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中國好人”楊福成,面對村中的那口冒出毒氣的沼氣池,他毫不猶豫地下池救人;福建省道德模范陳欠水幾十年如一日服務群眾,用實際行動詮釋“一輩子做好事”的堅守;惠安縣道德模范莊小虹不離不棄照顧尿毒癥丈夫13年,用愛支撐起家庭的希望;青山灣海上志愿救護隊12年如一日守護游客安全,定期參加專業培訓提升技能,只為更好地履行救人使命。他們用點滴善舉彰顯人間大愛,傳遞文明正能量。
為弘揚榜樣力量,惠安持續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選樹“中國好人”7人、“福建好人”14人,省、市道德模范18人,市、縣新時代好少年103人。完善道德模范學習宣傳和關愛幫扶機制,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道德模范現場訪談交流
依托32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組建24支宣講“輕騎兵”隊伍和200名基層“草根”宣傳志愿者,打造“1+1+N”“理論周周講”等特色宣講品牌。創新開展廊橋宣講、古厝講史、花房傳技、漁船聽課、大眾講壇等宣講活動1300余場次,線上線下覆蓋受眾達18.1萬人次,讓黨的創新理論和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在宣傳教育方面,惠安充分利用平面廣告、音視頻、景觀小品等多種載體,推出一批導向鮮明、富有內涵的精品力作。創新開發惠安特色的Q版惠女六姐妹漫畫,讓宣傳教育更加生動鮮活、深入人心,成為城鄉一道亮麗風景線。
建好用活文明實踐陣地
全縣16多萬名志愿者、1856個志愿服務團隊常態化開展以“共建共享 惠民惠安”為主題的文明實踐活動,打造陳欠水“扶貧助弱”青年志愿服務、“大愛清塵”塵肺病救助等一批品牌項目,涂寨鄉醫志愿服務等特色站點,薯花文明志愿服務總隊等文明實踐隊伍,形成全民志愿、全域志愿的良好局面。
惠安還扎實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廣泛開展文化“三下鄉”、鄉土民風“一村一品”、非遺傳承、音樂快閃、百場傳統戲劇進校園進社區、千場公益文化活動、萬名免費藝術培訓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文明之風吹遍惠安大地。
惠安舉辦新春煙花秀,七彩祥云點亮夜空
如今的惠安,城市環境整潔優美,公益廣告隨處可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農貿市場規范有序;夜間景觀璀璨奪目,夜市經濟繁榮興旺;口袋公園精致宜人,轉角邂逅幸福;街頭巷尾“志愿紅”涌動,傳遞溫暖與愛心;斑馬線前,車讓人、人讓車,彰顯文明和諧。
十年創城路,惠安人民以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鑄就文明之花。未來,惠安將以全國文明城市為新起點,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續寫文明發展的新篇章,讓文明之光照亮惠安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文/張惠玲 圖/鄧文祥 黃國明 張錦宣 劉杰輝 汪惠婷 陳峻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