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還保留趕圩風俗的鄉鎮屈指可數,東田鎮便是其中一個。
“這么近那么甜,逢四逢九到東田”。每月農歷逢四、逢九的日子,南安市東田鎮便會迎來一場充滿煙火味的盛會——東田圩日市集。
圩日藥香傳百年
青山百草惠萬家
——探秘東田圩日里的“本草江湖”
清晨薄霧未散,東田鎮圩日市集已升騰起陣陣藥香。歷史悠久的圩日文化,在每月農歷逢四、逢九的晨光里舒展筋骨,讓中草藥清苦的芬芳與藥農們的吆喝聲交織成獨特的市井畫卷。這座閩南山鎮,正以青山為紙、百草為墨,續寫著“傍山吃山,百草識藥”的生態智慧。
壹
本草之源:山野饋贈與采藥智慧
從明清時期的山貨集散地到如今的人人皆知民俗文化品牌,東田圩日始終是山區經濟的 “晴雨表”。其中圩場中心的草藥市集更是引人矚目。
種類豐富的
中草藥
這些承載著自然饋贈的藥材,源自東田人世代相傳的采藥智慧———清晨踏露進山,依據節氣辨識百草,用竹簍背回深山瑰寶。正如當地的老藥農所說:“每株草藥都有靈性,要順著山勢、摸著節氣采挖。”
貳
圩市氣象:仙草傳奇與生態屏障
走進中草藥攤位,鐵皮石斛的“仙草”名號最為響亮。藥農老奇將自家種植的鮮條碼放整齊:“石斛汁液能養陰潤肺,鮮條現采現賣才顯功效。”
在他身側,過饑草、桃金娘等山野藥材鋪展成片,藥香裹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據不完全統計,東田鎮已發現藥用植物百余種,鎮域森林覆蓋率達69.95%,為藥材生長構筑天然屏障。
叁
傳承之脈:露天課堂與技藝新生
圩日不僅是交易場所,更是文化傳承的課堂。不少藥農都會在現場講解各種中草藥的功效,例如過山香的祛風功效、鐵皮石斛的種植技巧等。這種“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讓“辨葉識根”的祖傳技藝在年輕一代手中煥發新生。
從肩挑背扛的趕圩歲月,到藥香漫卷的產業新篇,東田鎮的圩日文化始終跳動著鄉村振興的脈搏。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攤一鋪,既是山鄉記憶的載體,更是未來發展的密碼。當晨曦再次灑向圩日廣場,東田人將繼續以草木為筆,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新章。
東田鎮位于南安市西南部,鎮政府駐地在東田村委會歐厝。距市區16公里,東靠溪美街道,西鄰英都鎮,東南連官橋鎮,北接侖蒼鎮,西南與廈門市同安區接壤。總面積176平方公里,轄東田、美洋、山西、桃園、藍溪、岐山、南坑、豐山、西坑、雪峰、湯井、彭溪、蓋鳳、鳳巢、湖山、格頭16個村委會,191個自然村,戶籍人口56324人(2019年),均屬漢族。
東田地名來源于唐僖宗乾符年間(874-879年)。傳說黃巢起義軍入閩,從同安登芹山、駐鳳巢,到萬夫寨。黃巢站立巔峰察看地形,見東方莒溪河畔,田園阡陌縱橫,西南層巒疊嶂,峰如劍戟,一時感慨,對部下說:“東方美如良田,西方高如利刃,真乃兵家必爭之地也。”后來為了懷念農民起義領袖黃巢,遂將該地命名為“東田”。
來源:清新東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