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財長會落下帷幕,聯合聲明劍指俄烏沖突。關鍵時刻,中方專機直飛莫斯科。那么,G7聯合聲明中涉俄部分都說了什么?中方此次赴俄又所為何事?
當地時間5月22日,為期三天的七國集團(G7)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在加拿大小鎮班夫閉幕。這一次,參會各方雖然依舊譴責了俄羅斯,還在會后的聯合聲明中,威脅“俄羅斯若是拒絕停火,就將面臨進一步制裁”,但是細看之下就能發現,這份下達給莫斯科的“戰書”,并不像過去那般強硬,相反措辭有所“軟化”。
有分析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表態有關。據報道,G7財長會開幕前夕,特朗普剛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通話,并就俄烏停火和談達成了重要共識。特朗普表示,俄烏將立即啟動旨在結束戰爭的談判,而美方將在沖突結束后與俄羅斯開展大規模貿易。
雖然特朗普明確表示美方不會增加對俄制裁,但歐洲國家卻希望通過極限施壓,來逼迫俄方立即同意全面、無條件停火。在此背景下,G7財長會期間,美方與其他國家就俄烏問題出現分歧。據路透社報道,由于美國不愿將俄烏沖突定性為“非法”,外界甚至曾質疑各方能否達成最終聯合聲明。
不過,從最終結果來看,各方顯然各退一步——美方同意支持烏克蘭,同時確保任何國家或實體都有資格在烏克蘭的重建過程中獲利;歐洲國家則放緩語氣,將只要不達成停火協議就制裁俄羅斯,改成了如果無法達成協議,將繼續探索包括加碼制裁在內的所有可能方案。
不難看出,這一結果表明G7內部已出現分裂,但各方仍努力在不確定性中展現團結一面。換言之,歐洲國家雖然不贊同特朗普政府在俄烏和談上過于“偏向”俄羅斯,但為了說服美國不從俄烏沖突中抽身,還是作出了一定妥協。作為回應,美方則希望俄烏盡早達成停火協議,同時也希望在關稅等問題上與G7盟友達成共識。
有分析指出,對于已被實施了高達2.9萬項制裁的俄羅斯來說,G7國家這番威脅,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威懾力。相反,在當前局勢下,莫斯科更關注中美在俄烏和談一事上的態度。如今,特朗普政府已經將合作而非制裁放在了美俄關系中更重要的位置上,中方也在G7財長會結束后,派人奔赴俄羅斯。
據外交部發言人介紹,5月23日,中方高層赴莫斯科出席第十三屆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國際會議、中俄執法安全合作機制第十次會議,并訪問俄羅斯、匈牙利。有分析稱,在歐洲國家針對對俄羅斯發起多輪制裁的當下,中俄之間加強互動,顯然有助于普京政府進一步突破外交封鎖。總而言之,任憑國際風云變幻,中俄關系都將從容前行,為各自發展振興助力,為國際社會貢獻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