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卡片關注微紀先生
剛掛斷北京電話,美國清退留學生,特朗普刷新底線,中方反將一軍。
近期,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再次將兩國關系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其中,美國政府在與中方通話后不久,便對留學生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尤其是針對哈佛大學等高校的國際學生采取清退措施,這一行為不僅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讓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進一步升級。
而中方在面對美方這一舉措時,迅速做出回應,反將一軍,展現出堅定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
自特朗普再次執政以來,美國在諸多領域的政策走向愈發令人捉摸不透。
在移民問題上,特朗普政府拋出了一系列激進改革舉措,試圖全面驅逐非法移民、廢除“出生公民權”、擴大合法移民驅逐范圍、抬高“綠卡”門檻并啟用“快速遣返”機制等,使得移民問題成為美國政治風暴的漩渦中心。
而在教育領域,特朗普政府也頻繁將矛頭對準中國。
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一項令人震驚的決定:撤銷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SEVP)資質。
這一決定意味著哈佛大學將無法再招收國際留學生,而正在哈佛就讀的國際留學生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在美國的合法身份。
消息一出,舉世嘩然。
要知道,哈佛大學作為世界頂尖學府,目前招收了來自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800名國際學生和學者,國際學生占高校學生總數的27%以上,
而在國際學生中,中國留學生的占比最高。
事實上,這并非美國政府首次在教育領域對中國留學生采取限制措施。
早在2025年3月,西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賴利?穆爾就推動眾議院立法,妄圖全面禁止中國公民獲得美國留學簽證。
此后不久,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又以所謂“維護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六所美國知名大學在4月1日之前提供所有中國籍學生的詳細信息,并進一步就這些大學在招收中國學生參加先進STEM項目的政策和做法提出質詢。
緊接著,4月,美國俄亥俄州通過《參議院第1號法案》,其中涉及中國的消極條款包括禁止該州公立大學接受來自中國的捐贈,限制州立高校與中國的機構建立或維持學術合作關系等。
從這些一系列的事件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在對待中國留學生問題上,正逐步收緊政策,將教育問題政治化的意圖愈發明顯。
而此次對哈佛大學國際學生的清退舉措,更是將這種政治化行為推向了極致。
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留學生下手,背后有著復雜的多重目的。
一方面,是出于對所謂“反猶主義”的打擊。
自以色列對加沙地帶采取軍事行動以來,美國多個地區爆發了反對以色列的游行示威活動,這些活動也蔓延至大學校園,哈佛大學便是其中之一。
隨著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軍事行動力度的加大,反對以色列的聲音在校園內愈發頻繁和強烈。
特朗普上臺后,公開堅定支持以色列,在對待高校“反猶主義”方面,采取了比前總統拜登更為激進的動作。
此前,美國政府已對哈佛大學采取了其他手段,但效果不佳,此次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資格,無疑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方式,旨在殺雞儆猴,讓美國高校校園內不敢再有反對以色列、“反猶”的聲音。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此舉也是對中國的一次打擊。在被清退的留學生中,中國留學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在哈佛大學的留學生里,中國留學生的比例超過了20%。
特朗普政府明面上打擊的是哈佛大學的“反猶主義”,實際上也是在對中國進行報復。
在過去的關稅戰中,特朗普政府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不僅丟了面子,還遭受了來自民主黨的質疑和反擊。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清退中國留學生來打壓中國,成為了特朗普政府的一種選擇。
此外,從更深層次來看,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舉措也反映出其對美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一種干預和重塑。
長期以來,美國頂尖高校在學術自由、招生政策等方面擁有較大的自主性,而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這種強硬手段,迫使高校服從政府的指令,加強對高校的管控,以實現其政治意圖。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這一做法,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給美國自身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對于美國高校而言,清退留學生將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以哈佛大學為例,留學生的學費是學校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在2023-2024學年,哈佛留學生就交了3.84億美元的學費。
一旦這些留學生被迫離開,哈佛大學每年將損失超過3.4億美元的學費收入。
更為嚴重的是,國際學生的流失將導致高校科研實力的削弱。
哈佛大學眾多科研項目依賴于國際學生和學者的參與,沒有了優秀的國際人才,哈佛的科研創新能力將大打折扣,其在全球高校中的競爭力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長此以往,哈佛大學乃至美國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國際聲譽都將受到損害。
從美國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清退留學生將對美國的人才戰略造成嚴重沖擊。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移民國家,其發展離不開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
國際學生不僅為美國高校帶來了活力,也為美國的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特朗普政府從根源上阻止優秀人才前來美國,勢必會導致美國出現人才斷層,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這將嚴重削弱美國維持霸權地位的能力。
此外,美國政府的這一做法也損害了其國際形象和信譽。
教育本應是超越政治、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橋梁,而美國卻將教育問題政治化,對國際學生采取歧視性、限制性措施,這種行為違背了國際教育合作的基本原則,也讓世界看到了美國的狹隘與自私。
中方堅定立場,反將一軍。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霸道行為,中國迅速做出回應,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反將一軍。
5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針對美國政府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資格一事表示,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
美方有關做法只會損害美國的形象和國際信譽,中方將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
這一表態清晰明確,不僅指出了中美教育合作的本質,也對美方的錯誤行為進行了有力批判,同時給海外留學生和學者吃下定心丸。
除了外交部的強硬表態,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兩地的高校也率先發出邀請,張開雙臂歡迎哈佛大學國際生。
香港科技大學表示愿意無條件錄取轉學生,澳門高校則隨時留意最新情況,以便為受影響的學生提供轉學便利及協助。
這一舉措既展現了中國的大國胸懷,也為那些因美國政策變動而陷入困境的留學生提供了新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美國政府政策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高校也在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努力營造更加良好的學術環境,吸引全球優秀人才。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教育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加,中國高校在科研成果、學術聲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強。
中方通話后不久便清退留學生的行為,再次刷新了國際社會對其的認知底線。
特朗普政府將教育問題政治化,試圖通過打壓留學生來實現其政治目的,這種短視行為不僅損害了中美教育合作的基礎,也給美國自身的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而中方在面對美方這一挑釁時,采取了堅定有力的回應措施,從外交表態到地方高校的積極行動,再到國內高校的不斷發展,全方位展現了中國維護自身權益、推動國際教育合作的決心。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的過程與圖片均源自網絡。為提高可讀性,部分細節已潤色,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本文旨在傳遞社會正能量,無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導。若涉及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迅速刪除相關內容。對于事件存疑部分,一經聯系,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對話作者請添加微信:Vjiluju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