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又對俄烏局勢掀起波瀾:歐盟正謀劃第18輪對俄制裁方案,其中包括將20多家銀行從全球金融結算系統(SWIFT)剔除、降低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禁止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等一系列強硬措施。這一制裁方案若最終落地,無疑將對俄烏局勢乃至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從具體制裁措施來看,將20多家銀行從SWIFT剔除,這一招可謂直擊俄羅斯金融體系要害。SWIFT作為國際支付系統的核心,一旦被剔除,相關銀行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系將被切斷,國際貿易結算、資金流動都將面臨重重阻礙,俄羅斯經濟的外部資金通道將被大幅壓縮。
降低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也是此次制裁的關鍵一招。目前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為每桶60美元,而歐盟計劃將其降至45美元左右。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收入,畢竟石油出口是俄羅斯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不過,此招需要美國的支持,而此前七國集團財長在加拿大班夫舉行的會議上,就未能就降低油價上限達成協議,這也反映出西方國家在對俄制裁問題上并非鐵板一塊,內部存在利益分歧和博弈。
禁止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計劃,更是引發廣泛關注。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從俄羅斯北極地區經過波羅的海直接通往德國,并繞開了烏克蘭、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五家歐洲公司投資95億歐元修建,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管道 。2021年9月項目就已全部建設完成,但之后因為俄烏沖突、美國施壓等多重因素,一直命運坎坷。2022年9月更是發生震驚世界的爆破事件,雖其中一條管線未受損壞隨時可啟動,但運營一直受阻。此次歐盟計劃制裁該項目并得到德國支持,背后原因復雜。一方面,美國一直對北溪項目橫加干涉,試圖維護自身在歐洲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德國支持制裁也有避免獨自承受美國壓力的考量;另一方面,德國國內政治因素也在起作用,默茨政府希望借此緩和國內關于重啟項目的爭論,在對俄立場上展示強硬態度。
此外,歐盟還考慮對大約20家銀行實施額外交易禁令、實施價值約25億歐元的新貿易限制、擴大對俄羅斯影子油輪船隊的制裁,以及對被視為協助俄方戰爭努力的貸款機構和俄羅斯外商直接投資基金實施進一步限制。這些措施多管齊下,旨在全面削弱俄羅斯政府收入及其獲取武器制造所需技術的能力。
從目的上看,歐盟此舉意在加大對俄總統普京的壓力,迫使其結束俄烏戰爭。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盟已多次對俄實施制裁,涉及能源、金融、軍事等各個領域。然而,俄羅斯在重壓之下并未輕易妥協退讓,甚至在軍事和經濟上展現出一定韌性。歐盟認為此前制裁效果未達預期,部分原因在于俄羅斯存在規避制裁的行為,比如利用“影子艦隊”運輸石油。所以此次制裁重點打擊“影子艦隊”,將189艘被控為俄羅斯“影子艦隊”的船只納入制裁名單,并禁止相關船只停靠歐盟港口、停止提供海事服務。
但這一系列制裁措施真能如歐盟所愿達成目標嗎?從現實情況看,困難重重。俄羅斯經濟結構具有一定特殊性,對能源出口依賴度高,但同時也在積極尋求經濟結構調整和市場多元化。在被制裁的過程中,俄羅斯加大了與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尤其是與中國在能源貿易、金融結算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西方制裁帶來的沖擊。而且制裁是一把雙刃劍,歐盟自身也將面臨諸多負面效應。禁止北溪項目、制裁俄羅斯化石燃料,歐洲能源供應將進一步緊張,能源價格可能再度飆升,這對歐洲工業和民生都將帶來沉重負擔。此前歐洲天然氣價格在2022年因制裁和能源危機比前一年翻了兩番,給工業和消費者帶來巨大壓力,如今制裁升級,類似情況恐再次上演。
在國際政治層面,歐盟這一輪制裁計劃也反映出歐美關系的微妙變化,以及歐洲內部的分歧。美國在對俄政策上與歐盟并非完全一致,特朗普上臺后雖多次威脅制裁俄羅斯,但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更傾向于斡旋停戰,近期還敦促俄烏舉行直接談判,這與歐盟部分國家持續強硬制裁的態度形成反差。而歐洲內部,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就曾表示,歐盟推出新一輪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顯示,其能源政策已轉向荒謬的程度,因為這將使匈牙利家庭支出大幅增長,反映出歐洲內部在制裁問題上基于自身利益的不同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