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俄烏戰爭進入第1185天。
烏克蘭無人機對俄羅斯的襲擊越來越深入和頻繁了。昨天夜里,由于無人機威脅,通往伊凡諾沃、下諾夫哥羅德、雅羅斯拉夫甚至科斯特羅馬的所有機場都關閉,包括莫斯科在內的至少 15 個俄羅斯的地區航空因無人機活動的增加而受到干擾。
莫斯科附近的科捷爾尼基工業區由于無人機的襲擊發生了爆炸。
還有利佩茨克地區的葉列茨電池工廠。
在克拉斯諾達爾地區,一個巨大的彈藥庫被烏克蘭擊中爆炸。這是兩天來被烏克蘭無人機打掉的第3個俄羅斯大型軍火庫。
俄羅斯外交部聲稱,俄羅斯將對烏克蘭的大規模襲擊作出回應。 看來昨天晚上的襲擊打得有點痛。
回到戰場上來。
烏克蘭總參謀部通報,烏軍成功對巴赫穆特地區俄軍第3軍團前沿指揮所實施精確打擊,造成該指揮所所在的建筑嚴重損毀,估計人員傷亡不小。
地面戰斗方面,烏克蘭武裝部隊繼續在托列茨克北部推進。而俄羅斯則在紅軍城和托列茨克之間發力,逐步逼近康斯坦丁尼夫卡。
就是下圖中間那個紅圈:
《每日電訊報》報導指出,俄羅斯過去這兩個月來轉換新型戰術,并將其稱作“三重鎖喉”。
第一階段是地面攻擊,迫使烏軍進入防御陣地。
第二階段使用無人機(包括FPV)并投放地雷,限制烏軍的機動性。
第三階段滑翔炸彈,從遠距離攻擊防御工事。
這種打法迫使烏軍在棄守陣地和重大傷亡之間作出抉擇,確實讓俄軍取得了不錯的戰術進展。但是俄羅斯仍然缺乏裝備和訓練(滑翔炸彈也經常失靈),訓練不足的士兵被投入戰斗,使用摩托車甚至電動滑板車進攻,使其傷亡居高不下。
烏總參公布的昨日戰果,殺敵(斃+傷)1130人。
普京前顧問謝爾蓋·馬爾科夫在接受阿拉伯電視臺采訪時意外地透露,俄羅斯在烏克蘭遭受了“數十萬人”的傷亡——遠遠高于克里姆林宮的官方數字,這是自二戰以來俄羅斯最嚴重的軍事損失。
再來看看其它消息。
烏克蘭邊防局報告稱,八名阿富汗公民試圖從白俄羅斯經羅夫諾地區非法越境進入烏克蘭。 其中一人試圖逃跑,但很快被抓獲。當局正在努力識別可能的協助者。
今天390名烏克蘭人從俄羅斯戰俘營中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是“1000 換 1000 項目”的第一步。
一位名叫弗拉基米爾·阿列克謝耶夫的烏克蘭士兵被俄軍俘虜三年后從戰俘營返家,在自己的故鄉納德維爾納(Nadvirna)受到了英雄式歡迎。
贊一個!對待被俘的本國軍人的態度,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
波士頓一名聯邦法官阻止了川普政府禁止現有及未來國際學生就讀哈佛大學的命令。
法官艾莉森·D·伯勒斯簽發了一項臨時限制令,認為該命令將對哈佛大學造成“直接且不可挽回的損害”。
在另一邊,針對川普削減科學研究經費和攻擊大學的系列事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歐盟投資超過 5 億美元從美國招募研究人員和科學家。
老川繼續這么搞,西方文明的中心要重回歐洲了。
烏克蘭無人機制造商 Skyeton 正在與丹麥 Quadsat 公司合作,使用 ACS-3 Raybird 無人機開發一款新型機載電子偵察系統。 該系統將實時隱蔽地定位敵方雷達、電子戰裝備和射頻源。
該系統預計將于 2025 年在丹麥無人機展上發布。
俄羅斯杜馬國防委員會成員索博列夫公開聲稱:建立一個由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組成的聯盟國家是特別軍事行動的新目標。
很明顯,俄羅斯目前壓根就沒有停火的意愿。對于梵蒂岡安排的和平談判,俄羅斯直接予以了拒絕,這次的借口是“東正教國家在天主教平臺上談判是不優雅的”。
克里姆林宮目前的策略就是“磨”:既不進行嚴肅談判,也不完全拒絕對話,避免激怒川普。以此拖到美國在拜登總統任期下批準的援烏計劃耗盡,同時不會出臺新的援助計劃以及加碼制裁。
美國共和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警告說,如果俄羅斯“不提出立即停火的嚴肅建議”,將對其實施制裁—— “如果俄羅斯不愿意進行嚴肅的外交,參議院將與川普政府合作,考慮額外的制裁,迫使普京進行談判。”
彭博社指出,川普若想對普京采取更強硬立場,就必須承認這場戰爭是“他的戰爭”,而不是“拜登的”。但川普目前顯然并不打算這么干,正如德國《圖片報》所說,烏克蘭戰爭并是川普的優先考慮事項,MAGA才是。
個人認為,在關稅戰取得成果之前,川普不太可能對俄羅斯有大的動作。歐洲必須要有獨自打贏這場戰爭的決心。
在維爾紐斯舉行的德國“立陶宛”裝甲旅成立儀式上,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和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利斯稱,這是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直接回應。 目前,約有 400 名德國士兵駐扎在立陶宛——到 2027 年,這一數字將達到 5,000 名。
這是德國自 1945 年以來首次永久在國外駐軍,標志著德國雙頭鷹終于啟動了。
德國總理梅爾茲表示,安全始于必須保衛的地方,保衛立陶宛就意味著保衛德國乃至整個歐洲。 “北約可以信賴德國。 我們明白,安全并非始于我們的邊界,而是始于我們的盟友和伙伴必須保衛的地方。 正因如此,立陶宛的安全就是我們的安全。 保衛維爾紐斯就是保衛柏林。 我們共同的自由并非止于某條地緣政治分界線——而是止于我們停止保衛它的地方。 這正是我們今天在這里的原因。”
很多人都吐槽歐洲承平日久,比較拉跨,我也一樣。但是他們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雖然速度不算快,但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成長——這個時間正是烏克蘭給他們爭取到的。
最后上一張舊圖:一位父親在戰死的兒子遺像前垂淚。。。
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就以烏克蘭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的那一首《遺囑》,獻給100多年來,為了烏克蘭的自由失去生命的勇士們吧:
當我死了的時候,
把我在墳墓里深深埋葬,
在那遼闊的草原中間,
在那親愛的烏克蘭故鄉,
好讓我能看見一望無邊的田野,
滾滾的德聶伯河,還有那些峭壁和懸崖;
好讓我能聽見奔騰的河水,
怎樣日日夜夜在喧吼流蕩。
當河水把敵人的污血,
從烏克蘭沖向蔚藍的海洋……,
只有那時候,我才會離開
祖國的田野和山崗,
我要一直飛向
上帝所在的地方,
但在這個日子來到以前,
我決不會祈禱上蒼。
將我埋葬以后,大家就奮身起來,
把奴役的鎖鏈粉碎精光,
并且用敵人的烏血
來澆灌自由的花朵。
在偉大的新家庭里,
在自由的新家庭里,
愿大家不要把我遺忘,
常用親切溫和的話語來將我回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