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中,非機動車有責事故占比近七成,尤其是一些后果嚴重的傷亡事故,其中很多都是由于非機動車車主違法亂穿行在先。對此,上海交管部門從今年春節后就啟動了圍繞非機動車騎行群體的大整治行動,至今已有百日,整治的效果如何?除了現場攔截查處,還有其它新的舉措嗎?
周五,大雨瓢潑,道路濕滑,但在一些沒有民警駐守的路段,仍然能看到不時有人不顧危險,騎著電動自行車橫沖直撞,有闖燈、逆行的,有些甚至還拉著貨,占去了半根非機動車道。
市民紛紛指出,外賣騎手數量眾多且普遍存在高速沖闖行為:
“完全不顧及他人安全”
“部分騎手形成‘見警守法、無警違法’的應對模式,存在明顯僥幸心理”
“在狹窄路段遭遇險情,騎手常從行人身邊急速貼身通過,被擦碰后竟輕描淡寫稱‘不要緊’,我嚇得半條命都沒了!”
有統計顯示,本市涉及非機動車的事故中,因騎行人交通違法引發的占比已接近7成,交通違法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比如闖燈后被正常行駛的機動車撞到,或是逆行時與其他交通參與者發生碰撞。而當民警出警后,有的騎行人還會認為,責任應該由強勢的機動車一方承擔。
這是今年4月發生在長寧的一起事故,騎行人為了圖快,闖燈通過斑馬線,結果被一輛正常左轉的小轎車撞飛了出去。雖然小轎車的物損和人傷沒有騎行人嚴重,但現場民警依法判定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負全責。
“這不是一個很明顯的直行闖紅燈嗎?”
“那我不懂。”
“ 你不要跟我講不懂,不懂不是你去交通違法的理由。”
長寧交管支隊事故審理大隊民警焦晉軍通報事故處理結果:經調查認定,涉事女性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因違反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需承擔事故全部責任;與之發生碰撞的機動車駕駛方無責。依據責任認定,該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已向機動車方全額支付車輛損失賠償金700元。
市級交管部門明確,像這類非機動車的交通事故,絕非簡單粗暴的“誰弱誰有理”,各級執法人員都會根據現場情況,嚴格依法判責。
市公安局交管總隊事故防范支隊民警方杰指出:“推廣這些教科書式的執法,依法依規加強非機動車事故責任認定,堅持違法行為與事故責任直接掛鉤的判定準則,杜絕以‘弱勢身份’作為責任劃分依據”。
交管部門還通過大數據,梳理出了本市的違法行為高發地,對重點路段開展全時段嚴查,尤其瞄準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騎乘電動自行車不戴頭盔、違法載人、老年代步車違規上路行駛這六大類突出的非機動車違法行為。
最近徐匯警方在進行設卡整治時,發現一名外賣小哥闖紅燈,而當警方對其進行攔截時,他竟闖卡而過。民警隨即調取了其行駛路徑和車輛信息,最終鎖定到了騎手所在的站點,上門進行了追溯處罰及教育。
徐匯交管支隊機動大隊警長冒旻賦嚴厲地說:“即便現場抗拒執法,我們仍能找到你的。依據你們企業6S管理規定,騎手逃避執法將觸發最高懲戒——永久取消行業從業資格”。
針對一些快遞、外賣行業中的這類“老油條”,交管部門明確,決不會輕易放過。目前,所有快遞、外賣騎手都已強制安裝電子號牌,即使民警不在現場,電子警察也能記錄到騎手們的違法情況,對于一些違法大戶,民警還會采取聯系配送點位站長,上門催告等方式,提升威懾力。
交管部門表示,對于非機動車違法行為的整治仍將持續高壓,并通過對一些典型事故的宣貫,不斷糾正一部分騎行群體“只認警,不認法”的錯誤認知。市公安局交管總隊勤務執法管理支隊科長張超闡明交通治理核心方向:始終以系統性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法治觀念為根本目標,通過強化執法與宣教結合的方式,重點消除道路顯性高危違法行為。
截至到五月,上海日均發生電動自行車有責事故的,環比下降了7.6%,非現場執法手段所發現的違法數量也環比下降了6.4%,下一步,公安交管部門將在執法打擊、源頭管控和宣傳教育等方面下狠功夫,同時對部分禁非路段進行優化和重新開放,在市中心設立專門的外賣車輛停放點,以疏堵結合的方式,鞏固深化非機動車交通綜合治理的成效。
看看新聞記者: 李恩蟾
編輯: 杜茜,張予洋
責編: 徐笑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