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鹵煮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香菜
#醫美 領域向來是一塊概念層出不窮、各種黑科技讓人眼花繚亂記不住的“創新熱土”。這不,近幾年如童顏針、少女針這樣號稱再生材料的新詞兒,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大社交平臺上。
今年一季度,#摩漾生物 宣布旗下再生產品“優法蘭魔法CC針”正式上市并同步獲得了歐盟和墨西哥等海外市場的準入資質,這也是國內首款獲批的醫美用羥基磷灰石產品。廠商方面,像湘雅生物、復向醫療、君合盟生物等再生醫美材料生產企業紛紛在2024年獲得了新一輪融資,堪稱#生物醫藥 投融資趨冷的大環境下一個頗為活躍的垂直領域。
摩漾生物關于旗下產品獲得注冊認證的推文 來源:公司官網
然而表面的繁榮也難掩行業頑疾,#再生材料 畢竟應用時間尚短,材料特性和注射操作層面的固有難題導致安全性長期存疑,醫療糾紛頻發,不斷擁擠的賽道也侵蝕著各家廠商的利潤空間。
從醫美新星到事故黑洞,籠罩在再生醫美材料行業的負面因素正在持續發酵。
一、刺激自體再生,市場起量迅速
所謂再生醫美材料,也可以稱為#膠原蛋白生物刺激劑(Collagen Biostimulator),就是通過刺激人體自身膠原蛋白的再生,來實現緊致皮膚和抗衰等目標的一系列生物降解材料。目前市面常見的成分有聚乳酸和聚己內酯,前者一般稱童顏針,后者一般稱少女針。通常以微球的形式注射到真皮層和皮下組織,用于額頭和蘋果肌等部位的填充,實現改善魚尾紋、法令紋等用途。
需要首先說明的是,雖然名為再生,但技術本質還是圍繞生物刺激效應,其實和細胞再生無關。當然,這樣的言過其實在醫美領域也算屢見不鮮了。之所以這類醫美材料近年來風頭很盛,就是刺激自體膠原的技術原理在理論上可以減少傳統醫美填充材料可能導致的假面感,即“饅化臉”,而且維持時間長達1到2年,遠遠長于玻尿酸。
主流材料與核心特點 來源:網絡
但從現階段來看,這類材料本身固有的技術缺陷暫時還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聚左旋乳酸等PLLA成分材料容易引發結節,聚己內酯等PCL材料存在栓塞風險。而且再生材料缺乏溶解酶,如果出現了肉芽腫等不良反應也很難處理。這導致再生醫美項目糾紛率比較高,2024年圍繞再生項目的醫美醫療糾紛同比上升45%。加之本來操作難度也比較高,合格注射醫生不足,所以部分較大規模的醫院出于風險考慮已經陸續暫停了這類業務。
總之,再生醫美材料雖然理論上效果誘人,但安全性存在一定隱患。“醫美”二字,筆者向來認為醫在前美在后,安全合規應是第一位的。
但這并不妨礙這類產品正在國內醫美市場逐漸成長為肉毒素、玻尿酸之外的新一極。
有研究機構統計2023年國內合規再生醫美市場規模約為27.2億元,預計2027年將達到115.2億元,期間CAGR超過30%。雖然2022年超100%的增長率更加夸張,但這預計增長率已經足夠高了。
二、廠商競爭激烈,賽道愈發擁擠
對本土生產企業而言,再生醫美材料也是一個迅速“起風”的賽道,自2021年再生“元年”后,短短數年間已有至少7款再生醫美材料注冊證。
中國大陸再生類醫美產品市場規模(億元) 來源:東海證券
巨頭#愛美客(300896)的濡白天使是國內獲批較早(2021年6月)的再生醫美產品,其采用PLLA+玻尿酸工藝,所以即時填充效果比較明顯。這款產品上市后確實給愛美客的業績有提振作用,分業務板塊中的凝膠類注射產品(以“濡白天使”為主)銷售額數年保持增長。不過隨著競品的陸續上市,濡白天使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壓力。從愛美客2024年數據來看,89.36萬支的銷量甚至同比下降了11.24%,營收總額也僅同比增長5.01%。被寄予厚望的大單品,明顯“失速”了。
所以愛美客也在另辟蹊徑,今年3月公告稱擬以1.9億美元約合13.86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韓國公司REGEN Biotech的多數股權。后者是全球TOP級PDLLA微球產品的生產商,其AestheFill艾塑菲是中國臺灣地區市占率第一的產品。
愛美客相關公告 來源:公司公告
有趣的是,這一手可是苦到了另一家上市公司#*ST蘇吳(600200)。身陷重重危機的江蘇吳中原本通過旗下公司達透醫療掌握了AestheFill艾塑菲在大陸地區的獨家代理資質,并且在2024年順利憑此實現扭虧為盈。如果愛美客最終吃下REGEN Biotech的話,江蘇吳中的代理資質恐成一場空。
#華東醫藥(000963)也是國內再生醫美領域的重要玩家,通過收購英國公司Sinclair拿來了2009年就在歐洲上市的老牌產品少女針伊妍仕,這款產品2021年在華上市后一躍成為市場“爆品”,2023年實現銷售額近10億元。不過享受了數年獨占紅利后,2024年來少女針這個品類終于迎來了后來者,山東谷雨春生物的產品也獲批了。對此,華東醫藥的反映也很直接,迅速發布訴訟聲明直指對方侵害發明專利權。
此外,像長春圣博瑪等企業也已有一些同類產品上市,而且很多廠商都摩拳擦掌,手握不少在研或準備上市的新再生類產品,如#四環醫藥(00460)、#丸美生物(603983)、杭蓋生物等公司的產品紛紛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實現上市。
國內部分獲批產品情況 來源:摩熵醫械數據庫
PLLA/PCL賽道,肉眼可見地擁擠了。
三、新材料帶來新問題
相較之下,一些新的再生材料品類倒是在陸續冒頭。集美生股份從海外引進了瓊脂糖面部注射填充劑產品,而文首提到的摩漾生物、上海睿星、成都睿合以及上市公司#昊海生科(688366)則推出了羥基磷灰石產品。從國內醫美市場的現狀來看,這些新型材料的興起必然伴隨著諸如維持時間長、呈現效果更自然等理論上的優勢,也無疑將從傳統品類市場里奪來一些份額,但這些再生類產品畢竟更新,在安全性方面隱患更大,這在野蠻生長成常態的國內醫美行業里,必然會給消費者帶來直接威脅。
例如羥基磷灰石類產品作為后起之秀,在國內的獲批領域大多在骨科和口腔,醫美機構卻將之用于隆鼻、下頜線塑形等項目,屬于明顯的超適應癥使用,合規性風險不小且可能導致栓塞、感染等并發癥。
這也引起了監管警惕,根據業內流傳的通知顯示,今年年初廣東省對轄區內的醫療美容機構進行了關于于羥基磷灰石等醫美產品的合規使用培訓,并要求各家機構簽訂責任書,看來監管的收緊不可避免。
此外,再生醫美材料的安全性難題也導致歐美等海外市場對其接受度有限,國內產品想琢磨出海可以說是幾無可能。以美國為例,明星產品Sculptra多年耕耘下在美滲透率還是不足1%,拳頭產品尚且如此,中國廠商想入局必然是難上加難了。
不斷趨于白熱化的競爭和長期安全性尚無定論,再生醫美材料行業面前的難題可真不少。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