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校園,有一項運動開始成為師生的“新寵”,這就是集網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運動特點于一體的匹克球,匹克球作為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是近年來在世界上高速發展的全民健身運動之一。
截至目前,全市有19個鎮街43所學校開展此項運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各學校通過課程融入、社團活動、賽事舉辦等多樣化的形式,更多學生能夠在安全、專業的環境中享受匹克球運動的快樂。
近年來,這股匹克球的熱潮迅速席卷校園,為東莞校園體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朗第一中學
社團引領,賽事磨礪
2023年3月,大朗第一中學便成立了匹克球社團,這項運動迅速激發了全校師生的參與熱情。學校組建了學生社團、教工匹克球俱樂部與校友俱樂部,社團成員達150余名學生、100余名教職員工及20余名校友。學校將匹克球納入特色體育課程,配備了37片國際標準匹克球場,并在初一年級每周安排一節體育課上匹克球。社團活動安排得井然有序,教練制定了詳細訓練計劃,涵蓋基本技術、戰術配合等多方面內容,并常邀請其他學校學生進行交流賽。2023年 12 月,學校舉辦了教職工匹克球比賽;2024年12月,成功承辦了廣東省中小學生匹克球錦標賽。通過刻苦訓練,學校在 2023年和2024年廣東省中小學生匹克球錦標賽中連續兩屆獲得初中組團體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大嶺山鎮實驗小學
課程融合,多維發展
大嶺山鎮實驗小學將匹克球選定為體育“1 + X”教學中的“1”,在體育課程、大課間活動、校隊建設等多方面開展工作。學校組建了專業師資團隊,通過引進專項老師、組織教師參加國際認證培訓等,打造了高素質教學隊伍。學校配備了17片標準匹克球場等器材設施,將匹克球納入體育課程體系,采用多樣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在大課間開展豐富的匹克球活動,營造濃厚的運動氛圍。2023年,學校組建了匹克球校隊,制定科學訓練計劃,積極參加校外比賽,屢獲佳績,如2024年東莞市市民運動會包攬前四名、2024年廣東省中小學生匹克球錦標賽小學組團體第一名等。
橫瀝鎮第二小學
球隊組建,家校共進
橫瀝鎮第二小學匹克球隊成立于2024年4月,學校派遣老師參加省級以上專業培訓,新建了7片匹克球場地,匹克球社團吸引了500多人次學生。球隊堅持“快樂運動,健康成長”的宗旨,每周開展一日兩訓,從基礎到戰術進行全面指導。隊員們在賽場上團結協作、奮勇拼搏,斬獲諸多榮譽,如2024年廣東省中小學生匹克球錦標賽小學組團體總分“二等獎”、2025年首屆廣東省李寧匹克球精英少年賽“女子雙打第三名”等。2025年4月19日,學校舉辦了首屆匹克球親子賽,成為建校二十周年慶典的亮點,促進了家校互動。
松山湖中心小學
課程創新,全員參與
松山湖中心小學從2021年開始將匹克球作為新興項目融入日常教學,通過游戲化、結構化和比賽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匹克球的樂趣并強健體魄。學校積極改造和新建了匹克球場地,目前共有13塊場地,其中7塊室外標準場地和6塊室內場地。學校聘請了東莞市匹克球協會的專業教練入校培訓體育教師,通過“研 - 學 - 練 - 教”模式,20位體育教師已能將匹克球的知識與技能在體育課堂中進行教授。成立匹克球課后社團以來,已有5位社團學員獲得省級以上獎項。學校不僅在學生中推廣匹克球,還推動匹克球成為教職工的業余運動項目之一,打造了“匹克球之夜”的教工專屬品牌活動,讓師生全員參與,全員享受匹克球的樂趣,強健身心。
大朗鎮第一小學
夯實基礎,以賽促學
大朗鎮第一小學秉持“夯實基礎、以賽促學”的理念,以30名隊員為核心,依托6片國際標準場地,形成了“每日訓練 + 周末提升 + 賽事檢驗”的模式。社團將匹克球納入校本課程,通過分層教學兼顧興趣普及與專業培養,每周五天常規訓練結合周六“匹克球少年宮”強化課程,同步開展班級聯賽、年級挑戰賽,構建“人人會打、班班參賽”的校園競技生態。未來,學校計劃聯動大朗一中共建小初銜接培養通道,以“小球轉動大夢想,拼搏成就新未來”為精神內核,打造校園匹克球特色學校。
大朗黃草朗小學
硬件支撐,雙軌培養
黃草朗小學建成10片標準匹克球場地,為教學與訓練提供優質硬件支撐。在學生參與方面,匹克球社團吸引了90余名學生踴躍加入,社團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夯實基本技能、強化體育鍛煉意識為目標。同時,學校依托“430課后服務”開設匹克球特色班,惠及250多名學生,形成“社團精訓+課后普及”的雙軌培養模式。訓練體系上,社團每周開展系統化訓練,課程內容豐富全面,涵蓋基礎技能、體能訓練、戰術學習、實戰演練。此外,社團定期舉辦校內實戰交流大賽,以賽促練。
市教育局將繼續深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推進中小學校將匹克球項目納入“一校一品”體育特色項目。一方面,通過深化教學改革,豐富活動形式,探索將匹克球納入中小學體育必修課程,并開發《東莞市匹克球校本課程指南》,推廣“3+X”模式,構建匹克球“市—鎮—校”三級競賽體系,提升競技水平。另一方面,還將加強師資建設,提升專業水平,實施“種子教練”培養計劃,建立教練員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打造“校校有場地、班班有課程、人人會匹克”的校園體育文化,形成“以校促城、以城帶校”的匹克球發展新格局。
來源:東莞慧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