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5月24日報道:5月24日,“減碳嘉年華”楊浦區貫徹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六周年主題宣傳活動在大學路限時步行街開啟,三大互動板塊、20余處市民互動打卡點、30余個低碳生活方式攤主和50余家大學路周邊商戶聯動,構建起“商旅文體展”融合、線上線下聯動的碳普惠應用場景。
此次“減碳嘉年華”是楊浦區連續第二年在大學路限時步行街開展垃圾分類、低碳循環主題的活動,通過政企協同、多方聯動、廣泛發動,搭建全民參與的互動平臺,讓低碳行為觸手可及。無論是用一部舊手機換取咖啡券,還是將廢紙轉化為時尚包袋,市民都能在親身實踐中見證資源循環的價值,從而自發成為綠色生活的踐行者與傳播者。
本次活動打造了覆蓋全生活場景的減碳矩陣,愛回收聯合可口可樂、喜茶等11家頭部品牌及22家倡導減碳生活方式的商戶以及55家大學路沿街店鋪,將環保行動嵌入咖啡消費、商超購物等日常環節,向公眾持續傳達“讓閑置不用,都物盡其用”的環保理念,讓環保成為更有品質的生活選擇。
在本次活動中,市民可通過三種方式獲取“減碳能量”:一是回收高價值閑置物;二是在愛回收智能回收機投遞紙張、織物等日常可回收物;三是在嘉年華快閃店現場完成回收,直接獲得能量積分。減碳能量可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兌換實體現金券,用于大學路50余家合作商戶消費抵扣,或選擇再生創意產品。這一閉環設計不僅讓環保成果具象化,更將“減法生活”從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
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倪勤介紹,去年低碳主題的嘉年華活動吸引了6萬余名市民參與,今年活動增加了城市人文因素,關注情緒垃圾,引入蘭花等傳統文化,聚焦質樸理念,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據了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六年來,楊浦區通過感應投口、智能感知、精細化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柜等新技術應用,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高標準小區建設及生活垃圾投放點專項更新改造提升,已累計建設高標準分類小區33個,完成投放點專項更新210個,全區投放智能回收柜1700多臺,進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可回收物的便捷性,強化資源回收能力。
上海正讓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逐步成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民生大事”。2024年在全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居住小區、單位分類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一減”實效穩定,全年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73噸,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噸,濕垃圾日分出量9233噸,干垃圾日清運量17240噸。到2025年底,全市將累計完成2.1萬余個投放點微更新、8000余個投放點專項更新,1100個小區(村)精品提升,644個惠民回收服務點建設,大幅提高可回收物回收系統輻射周邊社區、沿街商戶的能力,讓垃圾分類成為城市最動人的文明底色、最鮮亮的發展成色,繪就一幅“生態之城”新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