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區科學技術協會在華博實驗學校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防災減災科普知識講座,為近200名師生揭開氣象科學的神秘面紗,助力提升青少年防災減災意識和科學素養。
講座中,市氣象局專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視頻,系統講解了天氣預報的科技支撐體系、暴雨臺風等預警信號的分類與應對要點等內容,并為大家解析“人工增雨”作業原理、實施條件及實際應用,引導學生科學認識氣象防災與人工干預天氣的作用。
華博實驗學校學生 廖洵婕:我剛剛在聽講座的時候,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氣象和氣象預警的知識,比如橙色、紅色、黃色等預警需要做什么防范措施?在我看最后一個視頻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我們祖國的偉大,我們祖國不僅氣象部門發展的很好,預測氣象也很好,還幫助了其他國家,我為我的祖國感到非常驕傲。
操場上,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車化身“移動科普課堂”,掀起學生的實踐體驗熱潮。主講人現場演示增雨火箭發射架的操作流程,以模擬的方式指導學生完成催化劑裝填、發射角度測算等關鍵步驟,讓學生們深刻認識人工影響天氣原理。
區科協辦公室主任 謝楠:此次與市氣象局聯合舉辦防災減災科普講座,作為2025年“中國流動科技館”廣東省巡展活動·潮安站的重要配套內容,通過普及應急避險、人工增雨等實用技能與知識,切實提高青少年防災減災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本次講座以校園為紐帶,將防災減災知識融入青少年安全教育中,以“科普+實踐”的形式推動氣象防災知識向社會輻射,為筑牢基層防災減災防線、培育全民科學素養注入新動力。
區科協辦公室主任 謝楠:接下來,區科協將以流動科技館巡展為核心載體,整合多方資源,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社會氛圍,推動科學知識融入群眾生活,為潮安區“百千萬工程”實施注入科技動力。
原創文章,版權歸潮安融媒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記 者:劉嘉琴 陳政
本期編輯:鄭榮
執行編輯:王 曉丹
編 審:劉俊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