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云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發布“滇池典型水域生態修復工程示范(草海東風壩水域)EPC項目”招標公示,滇池生態保護核心區草海東風壩東部水域0.5平方公里面積內,將構建生態隔離帶、建設人工濕地,并對污染底泥進行治理。
根據公示,生態隔離帶構建中,將新建50萬平方米生態隔離提升水體水體透明度,其中包括括建設長1600米幅寬4米的生態圍隔建設、長3200米幅寬3.5米的生態網膜消浪帶、長7800米幅寬3.5米的生態網膜分隔帶。
污染底泥治理包括10萬立方米植物生態鎖閉清理底泥、50萬平方米底泥污染釋放控制,對區域面積50萬平方米的人工濕地內的底泥進行改性粘土覆蓋。人工濕地建設將共計恢復人工濕地面積50萬平方米,包括沉水植物群落構建及結構優化工程、食物網鏈修復工程等。
東風壩浮橋
沉水植物群落構建及結構優化工程中,擬選用馬來眼子菜、菹草、穗狀狐尾藻、輪葉黑藻等本土沉水植物作為先鋒種和優先建群種,搭配苦草、金魚藻、篦齒眼子菜、微齒眼子菜等長效種,初步構建人工濕地50萬平方米,再通過結構優化工程,最終構建沉水植物型人工濕地,濕地沉水植被覆蓋度將不低于60%。
食物網鏈修復工程先進行不利魚類控制,消除小型野雜魚和草食性魚類的干擾;開展了沉水植物種植后,投放濾食性河蚌等底棲動物60萬只,隨后投放肉食性魚類來控制一些食浮游動物的小型魚類種群數量,輔助以一些土著魚類和鰱、鳙魚的投放,構建一個健康和穩定的食物網鏈。計劃投放濾食性河蚌等底棲動物60萬只,濾食性魚類,鰱2105尾,鳙526尾;肉食性魚類,翹嘴鮊2500尾,鱖2500尾,滇池高背鯽、滇池金線鲃、云南光唇魚、銀白魚等土著種魚苗各2000尾;螺害防治通過人工清除、投放青魚和引入土著螺類等來控制螺害,其中引入土著底棲動物螺螄和背角無齒蚌各1萬只;投放青魚1000尾。
北入口“景墻”
本次招標設計費金額估算約38.24萬元,建安工程費金額估算為3137.65萬元,招標金額合計估算為3175.89萬元。工期要求施工圖設計、工程施工所需的全部工作時間不超過 365 天。
歡迎留言討論!
來源:昆明規劃建設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本號保留最終解釋權,本號不承擔法律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