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2年7月16日,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發布消息,在云南的撫仙湖中出現了神奇的一幕,湖中有上千條魚一齊出現。
小魚在大魚的“帶領”下變換各種陣型,有時是一字形,有時是圓圈,當地人們將這一奇觀稱之為“青魚陣”。
“青魚陣”并非是第一次出現,一些年紀大的老人表示這樣的場景小時候常見,大大小小的青魚聚集在一起,一般出現在夏季,9月之后就比較少見了。
那么這些青魚是什么魚呢?它們有何神奇之處,為何會擺出“青魚陣”呢?
?【·會嗑瓜子的魚·】?
2020年10月5日,掌上春城報道,在距離撫仙湖大約5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村子,名叫徐家頭村。
在這個村子里有一口泉,當地百姓稱之為神魚泉,是由兩個小池和一口井組成的,泉水之中也生活著不少的青魚。
這個神魚泉甚至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知名景點,有很多游客慕名而來,買門票才有機會一睹“神魚”的風采。
那么生活在這里的青魚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還值得專花門票來看?
這里的青魚雖然受水池大小的限制,不能擺出“青魚陣”,但是這里的青魚卻會嗑瓜子。
嗑瓜子可以說是中國人的一項“特殊技能”,幾乎人人都會,但是很多外國友人卻怎么也學不會,然而這里的魚在沒有雙手的幫助下去,卻也能輕松嗑出完整的瓜子,它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根據當地居民的介紹,在很早以前這些青魚是從井中游出來,然后在小池中生活的,后來人們無意中發現這些魚會吃掉在水池中的青菜葉子,還能吃瓜子。
人們覺得神奇就專門修建了小池,把這里圍了來。
負責看守這些青魚的老人隨手往池子里撒下兩把瓜子,魚群就會飛快簇擁過來,然后開始吃瓜子。
幾分鐘之后,瓜子就會被魚群分食完,然后水面上就開始陸續漂浮起瓜子殼,將瓜子殼撈上來看就能發現,里面的瓜子已經被吃掉了,更神奇的是這些被嗑出來的瓜子皮都很完整地分成兩半,就像是人嗑的一樣。
除了瓜子之外,很多人類吃的東西它們也都能吃,比如米飯、肉等。
然而關于這些青魚,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當地的村民從來沒在水池中見到過魚苗,也沒見到過死魚,對于它們是如何繁衍的,人們一直不得而知。
這樣神奇的魚也吸引了專家的注意,在專家的研究之下,青魚的身份也逐漸被揭開。
?—【·云南倒刺鲃·】—?
2009年6月24日,青島新聞網報道,在幾年前,云南的一位研究員陳銀瑞曾經到徐家頭村考察過青魚。
其實之前也有人曾到當地考察,但是因為當地的習俗,以及當地人對于青魚的看重,專家們也只能用眼睛觀察,卻不能抓魚。
陳銀瑞卻從小池中撈到了一條魚,但是這條魚也十分來之不易。
小池里面的青魚數量雖然不少,但是它們都十分機敏,用網兜很難撈到它們,而陳銀瑞實在小池邊守了3天,才終于撈到了一條。
專家們對這條魚進行鑒定之后,確認人們所說的青魚學名叫做云南倒刺鲃,是云南特有的一種魚類。
云南倒刺鲃隸屬于鯉科倒刺鲃屬,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淡水魚類,其體形略呈紡錘形,體表銀白或淺灰,體側略帶黃色或青灰色光澤,具有較好的偽裝能力。
它最顯著的形態特征體現在其背鰭硬刺后方具倒向的鋸齒狀骨刺,即“倒刺”,這是該屬魚類區別于其他鯉科魚類的重要標志之一。
云南倒刺鲃為云南省特有物種,目前僅見于云南中北部及東部一些水系中,主要分布在南盤江、瀾滄江、元江等支流及其高原湖泊中,如撫仙湖、星云湖、異龍湖等。
由于這些水體多位于高原地區,海拔普遍在1500米以上,水溫相對偏低、含氧量豐富,造就了云南倒刺鲃適應冷涼、清澈水域的生理特征。
云南的高原水系具有顯著的地形封閉性與生態獨特性,為如云南倒刺鲃這類地方性魚類提供了天然的進化隔離環境。
也正因如此,云南省水域中形成了眾多特有魚類種群,云南倒刺鲃即是其中之一。
云南倒刺鲃多生活于清澈、流速緩慢的河段、湖泊或溪流之中,底棲性較強,常見于水草豐茂、水底沙礫或泥沙混合的區域。
在食性方面,云南倒刺鲃為雜食性魚類,攝食內容包括水生植物嫩葉、藻類、浮游生物、水底小型無脊椎動物等,尤其偏好附著在石頭、水草表面的底棲生物。
它靈活的食性使其在自然水域中能較好地適應季節性資源變化。
而這也能解釋它們為什么能吃瓜子等人類的食物,專家猜測它們從井中而來,根據當地記載,這種魚有至少600年的歷史。
長期生活在井中,導致這些云南倒刺鲃魚外界環境隔絕,這才逐漸改變了食性,而且當地正巧盛產葵花子,很有可能是瓜子誤入井中給它們提供了食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一食性。
專家還發現云南倒刺鲃的嘴巴結構很特殊,通過磨合就能把比較薄的瓜子殼磨掉,從而嗑出瓜子仁。
云南倒刺鲃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8月,雨季來臨、溫度升高是其產卵的信號,產卵多在水草密布或礫石底質的河段進行,成魚洄游至合適水域后進行群體產卵。
幼魚孵化后會躲藏于水草或石縫之間,以躲避捕食者,隨后隨食物豐富的河道逐漸擴散。
它們的這種繁殖習性很可能才會讓人們沒有在小池中發現它們的繁殖跡象。
作為云南的特有魚種,云南倒刺鲃的分布區域極其有限,種群數量近年逐漸減少,其生存狀況引起了廣泛關注。
云南倒刺鲃作為土著魚類,其保護價值不只是保留一個物種,更是對整個生態系統平衡的維護。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原本撫仙湖中減少的青魚,數量也逐漸增多,曾經消失的“青魚陣”也再次出現。
參考:
掌上春城《神奇!快來圍觀,云南這種魚會嗑瓜子……》,2020-10-5
江川發布《江川魚事|云南倒刺鲃》,2024-5-13
青島新聞網《云南現神魚會嗑瓜子 每年五天不見蹤跡(圖)》,2009-6-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