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全域文明創建交出亮眼答卷!在5月23日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江門斬獲20項“國字號”殊榮:江門鶴山市首度摘得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和縣)桂冠,6個村鎮榮登全國文明村鎮榜單,10家單位獲評全國文明單位,1個家庭、2所學校分別摘取全國文明家庭和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數量居全省前列。
在這份沉甸甸的“文明成績單”背后,江門創新運用“六種思維”工作法(即“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為民思維”“創新思維”“專業思維”“法治思維”),實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推動文明城市創建與“百千萬工程”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到校園,城市“面子”“里子”俱進、“顏值”“素質”齊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實現了華麗蝶變。
全國文明城市
(縣級市和縣)
鶴山市:以長效機制撬動全域文明躍遷
全國文明城市這項來之不易的殊榮,是鶴山人團結奮斗、拼搏進取的結晶,更是鶴山昂揚“拔頭籌、爭上游”精神的生動寫照。
譚成偉 攝
鶴山全力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奮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將創建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實施市領導、市直單位掛點督導鎮(街)、村(社區)創建機制;建立健全聯席會議、聯合督辦等制度,深化推行“雙報到 雙服務”機制,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推動全域創建、全員參與;積極開展“兩個走訪”,經常性下沉基層開展走訪調研,充分統籌協調,了解民情民心,解決創建難題,形成全域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堅持為民惠民,城鄉煥然一新。近年來,鶴山將文明城市創建與省“百千萬工程”典型縣建設緊密結合、協同推進,從群眾關注點找準工作切入點,建成了源林初心小學、鶴山市人民醫院新院區等一批教育醫療設施,辦成了公辦養老機構冷暖空調安裝、公辦小學學生午休“平躺睡”全覆蓋等一批群眾點贊認可的實事。
鶴山市人民醫院新院區
堅持培根鑄魂,提升文明素養。在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鶴山扎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持續擦亮梁贊詠春、獅藝、龍舟、火龍等城市文化品牌。深化拓展“1+10+139”市、鎮(街)、村(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聯動體系。
鶴山獅藝(歐蕊榮 攝)
堅持常態長效,優化城市品質。2021年以來,鶴山有序推動文明創建九大行動、十大專項整治行動和十大文明提升行動,扎實推進112項創建重點任務及民生實事,讓文明成為最亮麗的底色、最溫暖的名片。
全國文明村鎮
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文化鑄魂 創新賦能
作為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鎮,司前鎮依托“全國重點鎮”“全國千強鎮”“廣東省中心鎮”等榮譽基礎,以文化為魂、創新為筆,統籌推進精神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
黨建引領,筑牢文明根基。打造“榕樹下的講堂”“藝術黨課”等特色品牌活動,依托“1所+15站”文明實踐服務圈,創新“文藝+宣講”“志愿+積分”模式,年均開展活動600余場,推動理論宣講覆蓋1.3萬人次。
榕樹下的講堂。
文明實踐,繪就幸福底色。打造“圩鎮客廳”,充分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與產城融合黨群服務中心資源。48支特色志愿服務隊實現基層服務全覆蓋,推動文明實踐從“政府主導”邁向“全民共創”。
文化鑄魂,激活古鎮底蘊。以明代“益己、益人、益國”三益精神為內核,打造以古越文化、家風文化、紅色文化、龍舟文化為脈絡的文化傳承體系。龍舟文化節年均吸引游客2萬人次。
司前龍舟湖公園。
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古村活化續寫千年根脈
良溪村,隱于江門市蓬江區的千年古村落,是嶺南移民史上一枚鮮活的文化標記,被后世譽為“后珠璣巷”。
棠下鎮良溪村。
近年來,良溪村全面落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五大行動,通過對村容村貌進行全方位升級改造,包括修復古建筑、建設村史館、環境治理、公路修建等,不斷引進民宿、研學、尋根等多樣化文旅項目,深挖古村故事,豐富文藝創作,打造“藝術+創意”體驗、“研學+旅游”精品、“文化+特產”品牌。通過創新歷史文化傳播方式,不斷開拓消費新場景,推動千年古村IP“出圈吸粉”。
江門本土大型原創話劇《良溪·早晨》。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良溪村以典型村建設為契機,深挖“尋根文化”,推動良溪村煥新彩、展新貌、樹新風,良溪村積極探索歷史文化名村活化利用有效路徑入選全省10個“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茶坑村:以文明創建激活千年古村活力
在“啟超文化的誕生地”,茶坑村構建“黨建+文化+生態+產業”四位一體文明創建模式,激活千年古村活力。
茶坑村村貌。
黨建引領聚合力。創新實施“黨員+志愿者骨干+兼職網格員”聯動機制,發動554名志愿者組建5支服務隊,完成4500畝征地與13萬平方米破舊農房清拆。
文化傳承鑄匠心。依托修繕后的梁啟超故居、凌云塔等歷史建筑,打造“啟超學堂”“啟超家風大講堂”和“少年中國說”等品牌活動,讓愛國敬業精神融入基層治理血脈。
環境蝶變展新顏。實施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完成42間農房風貌改造,實現戶廁100%無害化改造,形成石板巷、青磚房與百年榕樹共生的嶺南水墨畫卷。
梁啟超故居紀念館。圖片來源:新會發布
文旅融合促共富。打造“陳皮+文旅”模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旅游”全產業鏈帶動年接待游客超50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翻番,“梁啟超故居—小鳥天堂”旅游帶成為灣區文旅新地標。
臺山市臺城街道桂水村: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在僑鄉底蘊深厚的臺山市臺城街道桂水村,一年四季都有好風景。近年來,桂水村引入總投資3億元的“桂水年華”鄉村文旅項目,分期推進精品民宿、特色餐飲建設,依托百畝荷花、四季花海等景觀,舉辦周末集市、燈光美食周等活動,讓鄉村更有活力,成為網紅打卡點。
桂水草坪音樂節。
推出桂水周末集市、“我在桂水有塊田”等特色農文旅項目,打造“春賞花、夏聽荷、秋觀稻、冬聞桂”四季觀光品牌。舉辦“臺山制造”桂水草坪音樂節、燈光美食嘉年華等多彩活動,吸引游客超60萬人次。舉辦親子讀書沙龍、道德春聯進萬家、僑鄉文化文藝匯演、移風易俗等活動,讓鄉風更文明。
鄉村大舞臺。
該村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廣東省美麗鄉村”“廣東省衛生村”等稱號,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走出了一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開平市塘口鎮強亞村:碉樓古韻與文明新風交融
強亞村是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核心部分,先后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3個國家級榮譽及21個省、市級榮譽。
以世遺文化和華僑文化為基礎,強亞村融合田園風光與鄉土文化,聚力建設集娛樂養生、親子游樂、田園觀光、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精品文旅片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發展模式。
塘口鎮強亞村。
堅持以黨建引領,助推鄉村“內外兼修”。強亞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文明創建主陣地,組建了多支志愿服務隊,并聚焦“學”“美”“愛”“樂”“智”等主題,打造了“學在強亞”閱讀行動、“美在強亞”清潔行動、“愛在強亞”公益行動、“樂在強亞”文化行動和“智治強亞”治理行動等接地氣、有活力、受歡迎的志愿活動品牌項目,為群眾提供精準、貼心的服務。
如今的強亞村,碉樓古韻與文明新風交融,正書寫鄉風文明的嶄新篇章。
恩平市大槐鎮河灣村:鄉風暖 產業興 治理活
在“百千萬工程”引領下,恩平市大槐鎮河灣村以“全國文明村”創建為筆,繪就一幅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畫卷。
大槐鎮河灣村。
通過“黨建引領+模范賦能”雙輪驅動,河灣村創新實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下嶺村、紅星村等村以模范力量帶動村民共建共治,大力推進農房風貌改造,打造“美麗庭院”,實現“顏值”與“氣質”雙提升。在大力發展傳統農業產業的同時,河灣村還以“家門口就業”為抓手,聯動大槐工業園引導村民就近就業增收,讓產業興旺成為文明底色。
村規民約立規矩、文明家庭樹榜樣、志愿服務暖民心……河灣村將“孝老愛親”“鄰里互助”融入日常,村民法治意識、環保理念顯著增強,文明新風吹遍田間地頭。
當前,河灣村奮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區,以文明之光照亮“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發展之路。
全國文明單位
蓬江區環市街道篁莊社區:強陣地 樹品牌 惠民生
篁莊社區是一個“村改居”混合型社區,聚焦“強陣地、樹品牌、惠民生”三大主線,推動基層治理與居民幸福指數同步提升。一方面,連接起海逸城邦驛站、歐陽氏祠堂、巴金庶務室等延拓陣地,以點串線,以線帶面,拓寬文明實踐服務“覆蓋面”。另一方面,創新打造“篁牌道德講堂”“篁牌道德銀行”積分制、“我為篁莊代言”特色項目、“蓬友+夜FUN站”夜課堂等品牌,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惠民方面,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協調解決開具證明、養老金存取等問題,辦結率100%。
江海區江南街道江翠社區:黨建引領 多元參與 民主協商
社區論壇收集社情民意。
江翠社區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和民主協商,織就文明幸福網,成為基層治理的典范。該社區打造2000平方米黨群服務綜合體,整合7個網格、106名黨員和156名志愿者力量,提供議事、法律、助殘、幫困等“一站式”服務。同時,運用“加減乘除”工作法提升治理效能。作為基層立法聯絡單位,社區招募83名義務收集員,累計提交建議1200余條,其中42條被國家及省市級采納。
新會區人民檢察院:“黨建+業務+服務”三維融合
新會區人民檢察院生態檢察聽證會。
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檢察院以文明創建為引擎,構建“黨建+業務+服務”三維融合模式,實現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賦能法治社會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常態化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無償獻血等公益活動,通過與村、社區黨建共建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法治動能。同時,打造“檢僑·360”涉僑檢察品牌、做實“藍添綠榕”生態檢察品牌、做強“僑啟未藍”未成年人檢察品牌,以專業化品牌矩陣彰顯新時代檢察擔當。
鶴山市融媒體中心:以人為本 融合共建
鶴山市融媒體中心。
鶴山市融媒體中心作為黨和政府的新聞宣傳及廣播電視新聞單位,成績斐然,獲評廣東省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進典型等多項榮譽,還是多個融媒專業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單位。該中心踐行“以人為本、融合共建”方針,以先進思想與正能量作品推動文明單位創建及融媒事業發展。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組建多支隊伍開展志愿服務,“圓夢行動”持續開展11年。
江門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務中心:持續擦亮政務品牌 文明創建結碩果
江門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務中心。
江門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務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全國首個地級市綜合行政服務機構,是我省“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創建學雷鋒文明崗,成立政務服務志愿隊,打造江門中小微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平臺,設立辦不成事窗口和“江門易辦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近年來,該中心持續擦亮政務品牌,文明創建碩果累累,獲得國家“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
恩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改革惠民促發展 文明創建樹新風
恩平市區面貌日新月異。
恩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堅持以文明創建為引領,黨員干部團結協作,擔當作為,砥礪前行。近年來,該局大抓產業招商,出臺建筑業“15條”措施,建筑企業由21家增加至69家。創新舉辦“樂購恩平”系列消費節活動,讓利市民,活動期間商品住房成交6594套,金額40.57億元,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在江門市率先實施辦理施工許可“三零模式”,實現“秒批”,助力良好營商環境。開展重點線路農房風貌提升1700多棟,城鄉環境不斷提升,促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江門市氣象局:以融合創新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江門市氣象局堅持黨建業務融合,在防災減災、高質量發展和文明創建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在全省率先創建氣象防災示范市;近3年在全省氣象部門綜合考評中2次被評為“特別優秀單位”;在全省率先實施江門“平安海洋”氣象保障工程。近年來先后獲得全國氣象部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集體榮譽,涌現出“中國好人”“最美奮斗者”楊萬基等先進人物典型。
廣東博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動擔當 共筑文明
博富控股以超配建要求標準建設馬蘭芳幼兒園福美園區。
廣東博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創立于2013年,秉承“大道博富 筑善致遠”企業精神,始終把社會責任融入企業長期發展戰略,以多元實踐助推城市文明建設,至今累計慈善捐贈超3800萬元,屢獲“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等多項榮譽。2016年起至今,捐建55座公益“悅讀館”(另有4座建設中)及高標準配建臺山中心圖書館,全部入選市委宣傳部“無負今日”城市書房(農家書屋),累計舉辦200余場讀書活動。
新會區電子商務協會:為電商行業注入文明活力
作為全國“四好”商會,新會區電子商務協會創新打造“黨建+電商”文明創建模式,為電商行業注入文明活力。堅持黨建領航,打造“愛黨愛國電商人”品牌,推出“書記訪企”新媒體欄目。堅持文化鑄魂,打造“電商學院”,培育87名專業人才;連續舉辦三屆“新會電商文化節”,助力120余個品牌發展;通過“新業態音樂嘉年華”等活動團結快遞、外賣、直播等新就業群體。堅持示范引領,在“直播節”“電商節”等大型活動中,組織30余名網絡達人倡導行業自律。
江門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彰顯澳門品牌企業的文明擔當
江門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作為澳門十月初五品牌內地生產基地,以“六心文化”(初心、恒心、信心、匠心、愛心、良心)為引領,創新打造“黨建+非遺+公益”文明創建模式,彰顯了澳門品牌企業的文明擔當。公司建成烘焙文化體驗館,作為新會區文明實踐點,年均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超80場次,接待群眾超5萬人次。組建烘焙技藝傳承隊,將澳門手信工藝與新會陳皮文化融合,產品銷售至全國各地,并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文明創建與經營發展雙促進。
全國文明家庭
李建昀家庭:雙警家庭的逆行守護
李建昀是江門市公安局打擊走私支隊民警,妻子張馨心是鶴山市公安局輔警。作為警嫂,張馨心用柔肩扛起家庭重擔。節假日丈夫常忙于執勤,她獨自完成照顧孩子老人、看病、打理家務等生活瑣事;當雙方母親同時病重住院時,她承擔起照料兩位老人的責任。
2021年7月,李建昀參與水上緝私時遭暴力抗法,被螺旋槳擊中致左肢截肢。在ICU治療期間,張馨心堅持每天手寫家書由護士轉述,用文字傳遞力量;轉入普通病房后,她寸步不離,陪伴丈夫完成3個月的康復治療,幫助其重返崗位。2022年9月,李建昀成為無人機專班成員,繼續守護江面安寧。
全國文明校園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文明創建有力推動學校發展
新會一中校園環境優美。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是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范性高中,被譽為“校園美、校風好、管理優、質量高”校園,曾獲得廣東省文明校園、廣東省綠色校園、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在文明校園創建進程中,校領導、教職工與學生文明有禮,學校無違法犯罪行為,辦學規范有序。全國文明校園創建有力推動了學校發展,在培優、競賽、高考等方面屢創佳績。
蓬江區荷塘鎮篁灣中心小學:讓傳統文化“活”在課間
荷塘鎮篁灣中心小學。
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篁灣中心小學創建于1903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薄皬V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薄皬V東省綠色學?!?,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荷塘紗龍·龍舞的傳承教育基地。在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富有內涵的非遺特色教育之路,樹立起具有“龍·竹”特色的和諧、發展的優良校風,助力學子健康茁壯成長。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綜合江門發布、江門日報(文 /圖 黎禹君 江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