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發于微公號:在日尋唐2
別的城市我不知道,反正大阪街頭,一年四季都有許多花。
花多的地方,更容易滋養心神,包括有意的滋養,無意間的慰藉。
近日我在家附近騎車,就無意間看到了一點花。那花,確實也只有一點點,星星點點。
當時正值中午,陽光正艷,我路過一戶名叫坂田的人家門口。他家,距離我家,不過幾百米遠。他家臨街的深宅,被一段矮墻圍裹著。
這段矮墻,起不到對主人家絲毫的保護作用,只能作為一種宣誓,這片土地的“主人”,永恒是“我”。
之前,我也經常從這條馬路穿行經過,也都會路過坂田家。許是時間不對,情緒差異,抑或日頭不好,總之在無數次過往的生活中,我從未留意到有這樣一戶人家,也從未注意過,坂田家這“顯眼包”似的,一點點小花。
坂田家的點點小花
在大阪,善于種花的行里人家太多。姹紫嫣紅,是毫無生機的詞匯,也是種花最粗鄙的手法。
個人家種植花草,如果一味在乎種類繁多,拼個花枝茂密,這也體驗不出生活的趣味來。就連櫻花看多了,也有審美疲勞的感覺。玫瑰再美,也逃不離俗艷;牡丹肥碩,看著看著就有了中年人油膩膩的跡象。
也曾路過居家附近的一戶人家,記得當時剛開春,還不顯暖和,空氣陰冷。這戶人家,連形同虛設的院墻都未設立,只砌了一個寬約三十公分的花池,狹窄,也矮小。
花池里的植被,尚未完全恢復生機,還沒在困頓的寒冬中緩過神來。只是犄角處的,一點杜鵑花滿開了。杜鵑,在大阪是司空見慣的花卉,只是犄角處的零星一點,自然不會引起路過人們的注意。
而杜鵑花上面的一棵小樹,著實非常有趣。它也長成了顯眼包的姿態,屈指可數的幾株細微枝干,愣是有著“紅”、“綠”,兩種顏色。
經過這里時,我一把急剎,就停下了車。沒見過長相如此奇怪的植被,春天了,樹的顏色,正在由綠,漸次變紅。盡管在變化期間,葉子也是綠的翠綠,紅的深紅,用一種極端的成長姿態,體現出了夏和秋,季節的交替。
可樹根下,現已滿開的那簇杜鵑,也如“顯眼包”一樣,在不斷提醒我,此時正處在寒意未消的春天里。一年間,三季冷暖,一念間,時間與空間的交替變幻,就在這寬約三十公分的微型花池中,給我帶來了精神恍惚的視覺震撼。
印象十分深刻。
記得當時,我停下車來,為這顯眼包式的一組草木組合拍照。有位自行驅動輪椅的老人,也剛巧路過。她看到我,順勢再看向花。老人同我的視覺感受一樣,也被眼前一幕吸引,發出了驚奇的感嘆聲音。
春、夏與秋的演繹
這次我路過坂田家的時候,當時疾馳的車速,本使我來不及停留,從他家門前一閃而過。
正是這一株成功探出墻頭的小花,如顯眼包一樣,瞬息占據了我兩眼的全部余光。給我了,奔跑在森林里,陽光普照大地的幽邃與光輝。
一株花的璀璨,如何奪目呢?能驅使我的潛意識,在不經意間,得以調轉車頭,又重新折返回來,對花,做一番鄭重其事的觀禮。
坂田家的墻,不過是廉價石灰色的單調,除了帶有一個鑲嵌式的郵箱和貼有門牌號之外,再沒有其他裝束。如果沒有這株小花,將是一覽無遺,甚至為路人懶做一覽的貧瘠模樣。
絕的是,他家裝束上了這株花。為了裝束花,忍心將平整的墻頭,撬取了一個缺口,使那些柔弱而被邊緣化的生命,才得以機會繁忙起來,無不珍惜時運際遇這一刻的深情與厚誼,索性顯眼包就顯眼包吧,競相綻放。
來張側面近景
這世間從不缺少粉艷動人的國色,卻難得一株小花,有機會以主角之姿,能站在舞臺上展現自我。每一朵花,都有她綻放和飄零的軌跡,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有走過的路,和各不重復的命運。
如果命運許可的話,愿我們都在各自的舞臺上面,開成一朵“顯眼包”似的小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