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前幾天刷到一個專家發言,說:“現在女性平均壽命能活到90歲,所以退休年齡也應該相應延遲到60歲。”
看完我只想嘆氣,網友調侃的“專家建議聽反的就對了”,竟然越來越真實。
現實生活里,我們身邊那些奔波忙碌的老人,已經快要把“退休”這個詞徹底打破了:不是在醫院排隊看病,就是在各家各戶忙著帶孫子、孫女。
01
麗麗就是個典型例子。她和丈夫育有兩個孩子,自從二胎出生后,婆婆就一直搬來幫忙照顧。
可惜過年期間公公不慎摔倒,腿骨折了,需要長期照護。
沒有婆婆的幫助,這個四口之家立馬陷入混亂:大寶還沒開學,二寶只有十個月大,離不開人。
麗麗和丈夫只能輪流請假在家照看,但兩人都心知肚明,這種狀態撐不了多久,遲早會影響工作。
情急之下,丈夫提議讓麗麗的媽媽過來幫忙。麗麗答應了,但有個前提:“要每月給我媽三千元補貼。”這句話讓丈夫立馬變臉:“我媽來帶孩子是義務,你媽來還要給錢?”
麗麗也不慣著,回懟得理直氣壯:“我媽雖然退休了,但還有收入,在老家還有事要操心。
她人生地不熟跑來照顧孩子,辛苦不說,不給點補貼,我嫂子那邊也難交代。而且孩子跟你姓,逢年過節也是先回你家。
等你媽老了,我們肯定要負責照顧,但我爸媽那邊主要還是靠我哥和嫂子,你說一樣嗎?”
這段對話雖顯得有點“火藥味”,但說到底也道出了當下很多家庭的無奈現實——老人帶娃,已經不是“偶爾幫襯”,而是很多家庭運轉的基石。
02
老人幫帶是情分,不是本分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奶奶帶孫子被視作“理所當然”,而姥姥則更多時候是“幫幫忙”。這種觀念在今天依然根深蒂固。
但回歸現實,有多少老人真的愿意再走一遍“育兒路”?帶孩子不是簡單的陪伴,而是從早到晚的體力活、心力活。
想象一下,自己60多歲了,剛退休,原本打算跳跳廣場舞、出去旅游,結果卻又被重新拉回“媽媽”的角色,日夜操勞,換尿布、喂奶、哄睡、接送……試問,有多少人內心是真心愿意?
很多父母習慣性認為“老人理應幫我們帶娃”,可真相是,老人不是“義工”,他們幫帶孩子,完全是出于愛和情分。
所以作為子女,我們首先要感恩,并且不能將這種幫助視作理所應當。
在有老人幫忙的家庭中,隔代育兒矛盾似乎無可避免——孩子被嬌慣、不聽話、缺乏規矩等問題常常被歸咎于老人。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真的只是“奶奶、姥姥慣壞了孩子”嗎?
孩子更親老人,有時候真的是因為“你不在”。上班累了,回家只想刷手機、看看劇,孩子找你說話你敷衍兩句,哄完睡覺就算完成任務。
長此以往,孩子自然更信任每天陪他玩、陪他吃飯睡覺的“奶奶”“姥姥”。
依戀關系理論告訴我們,孩子對誰更有依賴,取決于誰給予他更多陪伴與回應。
當你習慣性把育兒職責“轉包”給老人,自然也失去了與孩子之間最寶貴的情感鏈接。
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只聽老人、不親你,別急著責怪別人,先問問自己:最近一次陪孩子玩耍是什么時候?最近一次認真聽孩子說話又是什么時候?
真正的教育,是身體力行的影響,而不是“隔岸觀火”的安排。
03
育兒分歧,懂得溝通才能減少“戰火”
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本質上是觀念的碰撞。尤其是在育兒問題上,哪怕是平時感情再好的婆媳、母女,只要意見不一致,矛盾立馬浮出水面。
那么該如何應對這些沖突呢?
小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大事必須要立場堅定
比如孩子多吃了一顆糖、多看了十分鐘電視,這些都不是原則問題,可以放一放。
但若涉及安全、健康,比如讓孩子晚上11點才睡覺,或不給孩子打疫苗,就一定要堅決表達立場。
善用“說話的藝術”而不是情緒發泄
如果是婆婆的問題,最好由老公出面溝通,因為親生兒子說話更容易被接受。你自己開口,哪怕語氣再好,老人也可能覺得你在“挑刺”。
請“第三方”來做后盾
孩子飲食、作息、早教等問題,爭執起來不妨引用醫生、育兒專家的說法。
你可以說“我們上次去體檢,醫生建議這樣做”或者“這個公眾號的兒科醫生講得挺有道理的”。專業的權威比我們一個勁地爭強好勝更有說服力。
04
說到底,老人帶娃是當代家庭的“頂梁柱”之一。他們的付出值得被尊重,他們的辛苦需要被看見。
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育兒的主體是父母。
老人可以協助,但不能代替。育兒上的“主心骨”必須是父母,不能一味依賴,更不能把育兒責任全部甩手。
否則不但孩子和老人之間形成了“錯位依賴”,將來問題出現了,你也沒有任何發言權。
設定好家庭育兒的“分工界限”,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并適時表達感激,才是維持家庭穩定、減少隔代矛盾的根本方法。
果媽寄語
不管是誰帶娃,孩子的童年無法重來。我們不能指望家庭育兒完美無缺,但可以努力讓它趨于和諧。
用愛去包容,用智慧去溝通,用行動去影響,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強的“育兒陣容”。
老人帶娃是福氣,不是理所應當。別把愛當成義務,更別忽略自己的角色。因為,真正能塑造孩子一生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