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后天正式入梅!今年梅雨來得太反常。
6月6日入梅,比往年早了大半個月,創近十年最早紀錄。
村里80歲張大爺直感嘆,活了一輩子沒見過這么早的黃梅天。
衣服曬不干、地板冒水珠,潮濕日子又要開始折磨人了。老話講“早梅雨,澇到底”,今年夏天真要泡在雨水里?為啥梅雨提前報到?
副高和冷空氣“鬧矛盾”了。副熱帶高壓像個急性子,提早往北拱,撞上南下冷空氣。大氣環流受全球變暖影響,北極冰化讓副高走位失常。
今年梅雨要下多久?氣象預測7月13日出梅,持續37天。早梅雨雨量大且猛,容易引發內澇,得提前做好防范。
2019年空梅雨讓莊稼旱得冒煙,今年別是另一個極端。“雨打黃梅頭,四十五天無日頭”,6月6日下雨就麻煩了。1998年超長梅雨下了50多天,屋里差點能養魚,記憶猶新。
梅雨走了也不消停,南方要遭“鐵板燒”,北方恐迎“看海季”。
副高控場后,南方40℃高溫加90%濕度,出門就像蒸桑拿。
北方7月下旬雨帶北跳,去年鄭州暴雨場景可不能再上演。要是遇上“倒黃梅”,江南邊抗洪邊抗旱,想想都讓人頭疼。老祖宗憑經驗看“芒種逢丙”,科學家靠數據判副高位置。
現在氣候多變,光信老黃歷可不行,科學判斷更靠譜。副高線卡位、暴雨連續、氣溫達標,是入梅出梅硬指標。入梅早不代表雨水多,副高穩不穩才是關鍵因素。
萬一副高“擺爛”南撤,梅雨變“灑水車”,囤的內褲白買了。防潮防汛別等下雨!
這幾個招現在就得安排上。衣柜塞抽濕盒,10塊錢一箱,別等衣服長毛才后悔。
空調除濕模式24小時開,別心疼電費,關節痛發作更遭罪。低層住戶封死下水道,去年武漢有住戶馬桶反涌,糞水灌了客廳。速干衣和烘干機囤起來,打工人沒這兩樣,梅雨季穿衣犯難。
手機時刻關注暴雨預警,看到“紅警”,電動車別停地下車庫。梅雨再厲害,咱有經驗有辦法,提前準備就不怕它搗亂。
1998年大洪水都挺過來了,今年做好防范肯定能安穩度過。轉發給家人朋友,6月6日盯著天氣,暴雨來了趕緊挪車。這波異常梅雨背后,氣候變暖的影響值得好好琢磨。
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咱農民種地更得留意天氣變化。具體對莊稼有多大影響,還得看后續雨水分布勻不勻。關注天氣號,實時掌握梅雨動態,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以上建議供參考,具體情況以當地氣象部門預報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