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潮氣直往骨頭里鉆,墻皮都能捏出水來。
氣象站剛發了預警,長江中下游6月6日入梅,比往年早了整整15天。村里王大爺蹲在門檻上嘆氣,說自打他爺爺那輩起,沒見過這么早的黃梅天。老話說“早梅雨,澇到底”,這場雨怕是要和莊稼較上勁了。
眼下正是水稻拔節、棉花現蕾的節骨眼,田里可經不起水泡。還記得2016年那場大澇嗎?隔壁村老李的秧苗全泡爛了,下半年顆粒無收。
這次梅雨為啥這么急?
聽廣播里說,副高和冷空氣提前撞上了,跟吵架似的誰也不讓誰。農科院老張前天來村里講課,說今年大氣環流亂套,北極冰化得快,天氣都跟著發瘋。
最讓人揪心的是,這次梅雨要持續到7月13日,足足37天,莊稼能扛住嗎?早梅雨雨勢猛,容易積澇,可把種子泡壞了,后期補苗都來不及。但也不能全信老黃歷,2019年梅雨季就光打雷不下雨,旱地裂得能塞拳頭。
現在最關鍵的,是盯著6月6日當天的天氣,要是入梅就下暴雨,那可得繃緊神經。“雨打黃梅頭,四十五天無日頭”,老一輩傳下來的諺語,還是有點道理的。
咱農民靠天吃飯,可不能干等著,得趕緊行動起來。
先說排水,田里的溝渠得挖深,特別是低洼地塊,別讓雨水憋在地里。
大棚戶注意了,棚架要加固,薄膜邊緣用沙袋壓牢,別讓大風掀了頂。
家里存的種子和化肥,得搬到高處,墊上木板,別讓潮氣給毀了。有人說,老輩人用草木灰鋪在苗根部,既能防潮又能補鉀,這土辦法挺管用。不過現在有條件了,抽濕機該買就買,別心疼那點電費,苗比錢金貴。
我個人覺得,老經驗和新科技就像兩只手,缺了哪只都難辦事。東北的農友也別大意,雖說這次梅雨主要在南方,但后期冷空氣南下,謹防低溫冷害。南方種果樹的,特別是柑橘園,要注意根系積水,及時松土透氣,不然容易爛根。
還有個關鍵細節沒說,梅雨季過后大概率會有高溫,得提前給莊稼補點磷鉀肥,增強抗曬能力。去年湖北有個村子,梅雨季排水及時,后期管理跟上,水稻畝產反比往年高。這說明只要準備足,壞天氣也能變成好年景。
最怕的就是不當回事,覺得“年年都有梅雨季,能出啥大事”,等遭了災再后悔就晚了。村里的氣象聯絡員這兩天會挨家挨戶通知,大家多留意村里的大喇叭。
要是實在拿不準,鎮上農技站電話24小時開通,隨時能咨詢。現在就該做三件事:清溝渠、囤物資、盯預警,一樣都不能落。
梅雨雖兇,但咱有的是辦法對付,人勤地不懶,只要動起來,啥難關都能過。
記住了,莊稼不會說話,但你對它好不好,秋后它全知道。趕緊把這篇轉給同村的,大家一起防患于未然,別讓老天爺耽誤了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