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梅時間定了,6月6號芒種后首個丙日,十年最早。老輩人常說“早入梅,雨不愁;晚入梅,曬死?!?,講的是入梅早晚和雨水的關系。
早入梅意味著梅雨季來得早、時間長,田里雨水足,但也怕澇著莊稼。
咱種地的都知道,雨水多是好事,可要是排水不暢,玉米、大豆容易爛根。東北這時候剛播完玉米,得趕緊檢查地頭排水溝,別讓雨水積在地里。
南方水稻正拔節,田里水多不怕,但要防著連續大雨沖垮田埂。老辦法里,看云識天氣還是有用的,比如“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提前做準備。
不過現在有天氣預報,手機上一查就知道啥時候下雨,比過去方便多了??捎行┠贻p點的農戶,可能不太懂傳統經驗,還是得把老輩的法子拾起來。我個人覺得,把老經驗和天氣預報結合著看,心里更有底。
梅雨季一來,大棚種植的要注意加固支架,別讓大風吹翻了棚頂。
露地蔬菜得抓緊補點有機肥,雨水一多,養分容易跟著水流走。家里有果園的,要把樹干基部的雜草清一清,防止雨水多了爛根?!扒迕髑昂蠓N瓜點豆”,但現在入梅早,播種時間得跟著天氣調一調。
有些地方往年梅雨季來得晚,今年提前了,別按老黃歷安排農活。到底啥時候該排水,啥時候該補肥,其實可以問問村里的老把式。他們經歷過多次早入梅,知道怎么根據雨情調整田里的活計。
現在的問題是,年輕人外出打工多,留在村里種地的,得把這些經驗傳下去。
早入梅雖然雨水多,但只要提前做好排水、加固、補肥這些事,收成差不了。怕就怕不當回事,等雨水淹了地、吹倒了棚,再補救就晚了。村里的合作社這兩天在組織農資團購,地膜、竹竿、肥料都有,需要的趕緊去登記。
要是拿不準怎么應對,鎮上農技站這幾天都有人值班,打電話問問心里踏實。今年是十年最早入梅,雨水來得急,咱種地的可不能掉以輕心。老祖宗的農諺流傳下來是有道理的,早準備、早動手,才能穩收成真金。
接下來這半個月是關鍵期,每天都得去田里轉轉,看看墑情、看看苗情。
記住了,種地跟著天氣走,人勤地不懶,咱們多上心,收成有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