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軍最先進的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擊落,西方神話轟然倒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前腳剛落地北京,和中國共商大事,印度后腳就開始瘋狂炒作“巴基斯坦將半價購買中國殲-35”的假消息。
據澎湃新聞報道稱,近日,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開啟了訪華之旅,在達爾來到中國的這兩天,印度媒體也沒消停,印度《News18》網站公開炒作,說巴基斯坦將在8月份首次接受來自中國的30架殲-35。
整篇報道說得有鼻子有眼的,立馬就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熱議。但是關于殲-35是否出口的事情,中國官方可從來沒有過任何的報道,巴基斯坦此次訪華行程,也沒有提起過這件事。
印度空軍在近期印巴空戰中的慘敗,像一記耳光打在了沉迷于"裝備堆砌"的印度政府臉上,但印度似乎并不打算承認事實。
這篇報道說白了,就是反映出了印度對中巴軍事合作的深度焦慮。印度國防部匿名官員私下承認:"我們的五代機缺口要拖到2035年",這話被媒體曝光后,立刻點燃了民眾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的恐慌。
畢竟過去十年,從中巴聯合研制的"梟龍"Block3到054AP護衛艦,中國裝備已經幫巴鐵在克什米爾建立起局部優勢。
現在放出殲-35的風聲,相當于在印度自己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畢竟他們自己的AMCA項目連原型機都還沒造出來。
印度近年瘋狂采購S-400、陣風戰機、MQ-9無人機等高端裝備,就是想用"美金雨"澆出對巴基斯坦的絕對優勢。
而中國則用"梟龍"配霹靂-15導彈、殲-10CE搭配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組合拳,幫巴基斯坦打出一套"性價比反擊"。
巴基斯坦空軍依仗著中國武器一戰揚名,而印度空軍呢?目前維護著來自7個國家的15型戰機,年均事故率高達0.37%,是北約標準的3倍。
這種"萬國牌"軍購策略看似快速提升了紙面戰力,實則埋下了后勤噩夢,法國達索公司財報透露,36架陣風戰機僅配備83名法籍維護團隊,遠低于每架戰機需3.5名專職工程師的國際標準。
一直以來,印度都瞧不起巴基斯坦,認為巴基斯坦不堪一擊。但是這次印巴空戰,印度的老底都被人揭開了,近6年的時間,印度進口彈藥與現役武器的適配率僅61%。這意味著當蘇-30需要緊急補給時,倉庫里堆滿的可能是陣風專用的"米卡"導彈。
這種數據鏈割裂的混亂局面,在空戰中直接導致印度飛行員陷入"有槍無彈"的絕境。
莫迪政府似乎鐵了心要賭一把,但是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內部文件顯示,"阿斯特拉MK1"實彈測試成功率僅68%,印度宣稱的110公里射程經《簡氏防務》實測虛標了12%。
一個是真材實料贏得的戰績,一個是靠著吹牛胡謅才強行撐住的顏面,所以莫迪在印巴空戰之后,絕口不提空軍損失,拒絕承認“陣風”戰機被擊落。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現在并不打算認輸,丟掉的面子,莫迪正準備拿回來。眼下,印度連續打出三張危險牌:向克什米爾增兵、策動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獨立運動、聯合伊朗與阿富汗塔利班對巴基斯坦施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臨時政府外長近日也開啟了訪華之旅,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也突然緊急飛往北京,戰略意圖不言而喻。
至于巴副總理此次訪華的具體事項,目前還沒有披露,但據我方專家分析,巴方這趟至少有三重訴求:一是爭取中國在聯合國等平臺否決俾路支獨立提案,二是協調中巴阿三方反恐合作以切斷印度背后的極端組織支持,三是試探獲取現役殲-10C甚至殲-16戰機的可能性。
至于印度炒作的殲-35,根本就不可能,因為沈飛的殲-35連解放軍自家訂單都還沒消化完。更現實的是,巴基斯坦空軍全年預算才14億美元,這筆交易至少要吞掉他們兩年軍費,可他們連殲-10CE的尾款都還在分期償還。
殲-35對巴基斯坦確實是理想選擇,隱身性能壓制印度陣風,航電系統碾壓蘇-30MKI,未來還能對標印度國產的AMCA五代機。但現實是,中國目前根本沒必要打破南亞戰術平衡。
這場鬧劇最諷刺之處在于,印度媒體越是炒作"中國威脅",越暴露出自身裝備體系的脆弱性。當《News18》刻意炒作中巴軍事合作時,其實已經變相承認了陣風戰機的失敗。
中國有自己的戰略定力,至于“跳梁小丑”的表演,就讓他們繼續吧,因為他們遲早有演砸的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