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徐匯區湖南街道武康安福風貌街區黨支部書記王奕軒在日常走訪中,陸續接到商戶和居民反映多個民生問題。令人驚喜的是,當天下午,這些難題便迎來“加速度”解決,湖南街道以實際行動詮釋“民情快辦”機制的硬核效能。
商戶向街區書記反饋問題
當天上午走訪時,武康路409號門前凹陷的樹坑絆倒行人,407號與435號門前被枝葉遮擋的路燈導致事故頻發,建設銀行自助取款機門口外溢的污水井蓋困擾商戶,392號路邊隨意丟棄的垃圾影響市容,這些民生痛點相繼浮出水面。王奕軒立即將現場拍攝的6張照片和詳細文字說明上傳至街道“民情快辦”系統,街道片區市容管理專員隨即回應:“立即啟動響應機制!”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民生保衛戰就此打響。
下午2時,由街區片區黨委牽頭,城建中心、徐匯園林、衡復物業、興武居委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已抵達武康路街頭。市容綠化部門帶著專業設備修剪遮光樹枝,衡復物業的疏通車轟鳴著清理排污管道,徐匯園林的技術員蹲在樹坑旁測量、制定樹坑填平方案,居委干部則逐戶征詢垃圾投放點設置意見。
上午發現問題,下午即刻解決問題。王奕軒走到反饋問題的商鋪家:“謝謝您上午的反饋,我們這就來解決問題!”此次民生問題的高效解決,生動展現了湖南街道“民情快辦”機制的核心價值。
在這場民生“閃電戰”中,基層黨組織的“紅色引擎”高效運轉:徐匯園林當場制定樹坑填平方案,承諾兩日內完成枝丫修剪;衡復物業疏通隊僅用3小時便攻克淤塞頑疾;針對垃圾亂扔難題,街區黨支部啟動“居民議事”機制,通過增設分類投放點實現源頭治理。當傍晚華燈初上時,困擾居民多年的路燈終于穿透梧桐葉隙,為歸家行人灑下溫暖光芒。
武康安福風貌街區黨支部、管理辦、城建中心、興武居委現場討論
“作為基層治理的‘紅色前哨’,街區黨支部充分發揮‘走訪—發現—督辦’三個作用。”湖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常態走訪、現場即辦、線上快辦、商戶聯盟、居民議事會等渠道,構建全天候訴求響應網絡。以片區治理為支撐,聯動城建、物業、園林等多部門,形成“問題發現—研判—處置—反饋”組團式快辦閉環機制。黨員干部帶頭踐行“一線擔當工作法”,從一口受理到一路跟進,確保小事當日辦、難事協同辦、大事跟蹤辦。
“每次看到群眾期待的眼神,就恨不得立刻解決問題。”王奕軒在回訪商戶時如是說。這種急民所急的擔當,正是湖南街道“民情快辦”機制的生動寫照。
百年風貌區正煥發治理新氣象。隨著“民情快辦”到“企事快辦”機制的完善,歷史街區的文化底蘊、億元商圈的營商活力與民生服務的溫度加速融合。從接到訴求到解決問題僅用6小時的“湖南速度”,不僅擦亮了武康路的梧桐光影,更照見了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創新之路。
記者:奚亮
編輯:寧平英
校對: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