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基層法治觀察員在行動——基層治理軟法指引交流分享會舉行。會上市委依法治市辦發布了首批基層治理軟法指引,通過普陀、徐匯、長寧三區關于各自軟法制定的鮮活經驗分享,生動詮釋了“軟法不軟”的治理智慧。
上海基層法治觀察工作自2022年全市推行以來,作為緊貼民生的“第一觸角”,努力推動了諸多法治問題得到解決,也總結出了一些治理經驗成果。其中,基層治理軟法指引以其靈活性、協商性和多元參與性,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本次交流分享會,以“民法典宣傳月”為契機,旨在將基層實踐中形成的生動案例予以推廣,向社會公眾展示如何將法律條文轉化為自治章程、社區公約等柔性規范,讓法治真正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治理工具,展現出軟法指引“既有法理深度,更有民生溫度”的獨特魅力。
普陀區分享的《居(村)委參與意定監護事務軟法指引》,聚焦的是意定監護這一領域。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意定監護在保障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居(村)委作為基層自治組織,在意定監護事務中具有獨特的優勢。該軟法指引明確了居(村)委具體參與兩種具體意定監護的適用情形、操作步驟,還提供了過程中可能用到的具體文書的版式,對常見問題、相關法律法規都進行了詳細闡釋,具有很強的實操性。
通過這一指引,普陀區探索出了一條居(村)委參與意定監護事務的具體路徑,為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基層支撐,為特殊家庭構建起了“法治+情感”雙重保障。
徐匯區的《武康開放社區治理軟法指引》,針對武康開放社區的特點和治理難題,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治理措施。武康開放社區具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員流動性大、業態豐富等特點,傳統的治理模式難以滿足社區發展的需求。
該軟法治理指引涵蓋了房屋安全、文明養寵、車輛停放、社區環境、公共安全等多個方面,武康開放社區在實踐中通過開展“基層法治觀察”社區大討論、社區軟法指引討論會等活動,發揮自治組織、共治平臺的積極作用,走出了一條以“居民公約”為表達方式的社會治理路徑,將歷史建筑保護、商戶自治、游客管理納入統一框架,使網紅打卡地與居民生活區實現“共生共榮”,多元主體參與的治理機制也大大提升了社區治理效率。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是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法律問題,如業主之間的需求協調、施工安全、質量監管等。
長寧區分享的《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法律風險防范指引》,詳細分析了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并從居民意愿征詢、前期手續辦理、加裝電梯施工和后續運營管理等四個階段16個步驟入手,逐一梳理形成在加裝電梯全流程中可能出現的18個法律問題,覆蓋加裝電梯前、中、后各環節,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電梯加裝提供了全流程、針對性和可行性較強的風險防范建議。
主辦方表示,一方面,未來將進一步完善軟法指引體系,根據基層治理的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軟法指引的內容和實施機制;另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強基層法治觀察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法治觀察機制的作用,及時發現和解決基層治理中的法治問題,同時將鼓勵各區在具體基層治理實踐中加強對軟法指引的運用和宣傳,在學法用法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法律、軟法的認識,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原標題:《小切口、大民生,市委依法治市辦發布首批基層治理軟法指引》
欄目主編:王嘉旖 文字編輯:單穎文
來源:作者:文匯報 張曉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