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晚,多哈世乒賽混雙決賽上演了一場亞洲巔峰對決,中國組合王楚欽/孫穎莎以3比1力克日本“黑馬”吉村真晴/大藤沙月,實現(xiàn)世乒賽混雙三連冠,并捧起象征混雙最高榮譽的茲·赫杜塞克杯復刻獎杯,然而,這場勝利的背后,卻因日本31歲老將吉村真晴賽后的“不服氣”言論引發(fā)熱議,他在接受日媒采訪時直言:“本應是我們贏的比賽,輸在自己的失誤太多,現(xiàn)在特別后悔。”
今年8月份即將年滿32歲的吉村真晴與21歲的大藤沙月搭檔,堪稱本屆賽事最大黑馬,從混雙1/32決賽開始,兩人一路淘汰了新加坡組合郭勇/曾尖、中國臺北組合郭冠宏/黃怡樺、巴黎奧運會亞軍朝鮮組合李正植/金琴英,并在1/4決賽爆冷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組合林詩棟/蒯曼,半決賽中,他們又以3比1挑落中國香港名將黃鎮(zhèn)廷/杜凱琹,展現(xiàn)了極強的戰(zhàn)術(shù)執(zhí)行力和心理韌性,可以說他們的對手,證明了吉村真晴/大藤沙月這對混雙組合的強大實力
然而,決賽的進程卻讓吉村真晴深感不甘,首局,王楚欽/孫穎莎在0比3落后的情況下打出10比1的得分高潮逆轉(zhuǎn);第二局雙方纏斗至7平后,“莎頭組合”連得3分拉開差距;盡管第三局日本組合通過搏殺扳回一局,但第四局關(guān)鍵時刻的連續(xù)失誤葬送了翻盤希望,吉村真晴在賽后坦言:“坦率的講,我認為這是一場我們應該贏下的比賽,本應該是自己引領(lǐng)比賽,但是怪自己失誤太多,覺得給大藤沙月帶來了麻煩,我自己認為是應該贏下比賽的,所以現(xiàn)在特別后悔。”
吉村真晴的混雙生涯堪稱傳奇,2015年至2019年,他與石川佳純搭檔三次闖入世乒賽混雙決賽,并在2017年奪冠,為日本隊時隔48年重奪世乒賽混雙金牌,此外,他還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團亞軍成員,并多次在國際大賽中展現(xiàn)“魔球”發(fā)球和精準落點控制的技術(shù)特點,然而,隨著石川佳純退役,吉村真晴一度淡出主力陣容,直到巴黎奧運周期,日本隊啟動“老帶新”計劃,他搭檔新生代選手大藤沙月,才重新煥發(fā)活力
大藤沙月的崛起為這對組合注入了新動能,這位21歲的新星以反手快撕和中遠臺強攻見長,2024年曾創(chuàng)下31連勝的紀錄,世界排名從第125位飆升至第8位,被日本媒體譽為“未來核心”,兩人的組合雖排名僅第21位,卻憑借吉村真晴的經(jīng)驗與大藤沙月的沖擊力,在本屆世乒賽連克強敵,成為日本隊時隔8年再奪混雙獎牌的關(guān)鍵
但就我個人而言,吉村真晴的言論,暴露了對自身實力的誤判,從技術(shù)層面看,日本組合的右手持拍配置在雙打中本不占優(yōu),但吉村真晴的線路變化與大藤沙月的正手殺傷力確實給“莎頭組合”制造了麻煩,然而,王楚欽/孫穎莎的默契度和關(guān)鍵分處理能力更勝一籌,兩人在巴黎奧運周期后雖減少混雙參賽,但多年搭檔形成的戰(zhàn)術(shù)體系仍難以撼動;不過從另一層角度來看,吉村真晴的“不甘”,或許源于對職業(yè)生涯尾聲的焦慮,即將32歲的他深知,這可能是最后一次沖擊世乒賽混雙金牌的機會,賽后激動落淚的場景,與2019年搭檔石川佳純獲得亞軍時的反應如出一轍,折射出一名老將的執(zhí)著與遺憾,但競技體育的殘酷在于,勝負往往由細節(jié)決定
另外需要警惕的是,吉村真晴的“不服氣”,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乒乓球的進步野心,近年來,日本隊通過“斷代計劃”和混雙專項培養(yǎng),試圖在雙打項目上突破中國隊的壟斷,本屆世乒賽,除吉村/大藤外,松島輝空/張本美和等新生代組合也嶄露頭角,預示著未來混雙競爭的加劇
然而,中國乒乓球的統(tǒng)治力,其主要原因在于體系,王楚欽/孫穎莎的三連冠背后,是國乒對混雙項目的長期布局,從東京奧運會增設(shè)混雙金牌起,中國隊便將其視為“必爭之地”,并通過組合固定、戰(zhàn)術(shù)創(chuàng)新和壓力訓練構(gòu)建優(yōu)勢,反觀日本隊,盡管偶有黑馬涌現(xiàn),但組合穩(wěn)定性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吉村/大藤的臨時搭檔屬性,與“莎頭”歷經(jīng)三大賽錘煉的默契度形成鮮明對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