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5月24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5亞太地區世界遺產青年營造師”國際交流活動在蘇州正式拉開帷幕。來自亞太地區8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專家、傳統營造技藝優秀入圍青年以及國內建筑領域高等院校教授、學生和世界遺產地、古建領域相關代表100余人齊聚一堂,以“保護、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入圍案例展開專題研討。歡迎儀式現場同步對評選出的18個優秀案例舉辦“2025亞太地區世界遺產青年營造師創新案例展覽”活動。
在歡迎儀式上,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局長曹光樹表示,近20年來,蘇州積極履行國際承諾,以“修舊如舊”的匠心保護修復園林古建,用“活態傳承”的理念融入百姓生活,先后公布四批共108處名錄園林,培養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世界遺產青年保護者,組織了來自30多個國家750多名遺產工作者進行古建修復培訓,為全球遺產保護貢獻了獨具特色的“蘇州方案”。他表示,文化遺產是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青年則是這場對話中最動人的翻譯者、講述者。希望青年人才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用精湛技藝與創新思維共同書寫保護與創新并重、傳統與未來共鳴的新篇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代表楊碧幸高度肯定青年群體在遺產保護中的突破性實踐:“當代青年正在重新定義遺產保護的邊界,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遺產保護絕非在存續與發展間做單選題,而是尋求兩者共生共榮的創造性融合。”她還鼓勵青年從業者共同構建區域性創新網絡,推動文化遺產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力量。
現場,烏茲別克斯坦絲綢之路國際旅游與文化遺產大學教授NARGIS NURULLA-KHOJAEVA進行了題為《撒馬爾罕遺產:歷史記憶與當代創新的對話》的主旨報告,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董衛則以《區域視角下傳統民居研究的再思考》為主題進行了主旨報告。
活動同步啟動了“2025亞太地區世界遺產青年營造師創新案例展覽”,展覽以“保護、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涵蓋傳統建筑、園林、歷史街區等多類文化遺產的案例,是國際視野下的優秀青年實踐成果。
本次活動自2025年初公開招募以來,共受理申報案例65項,分別來自印度、新加坡、尼泊爾、馬來西亞、越南、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和國內各省市,涉及考古研究、保護修復、數字化應用、活化利用等四大專業領域。評審工作嚴格遵循評選程序,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常青教授擔任評審委員會主席,統籌組建專業評審委員會。委員會成員涵蓋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北京市文物建筑保護設計所、西交利物浦大學設計學院等權威學術機構,以及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等國際知名機構專家代表。經資格審查、專業評審、綜合評議等環節,最終審定18名“2025亞太地區世界遺產青年營造師”入圍人選,并正式邀請入圍青年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圖源:亞太世遺蘇州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