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九華疊翠,陵陽流韻。5月25日上午,“2025中國陵陽?致敬屈原”端午詩會在池州青陽縣陵陽鎮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余位詩人文友與音樂人匯聚陵陽樓前,以山水為幕、以詩樂為媒,共同演繹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本次詩會由青陽縣委宣傳部、青陽縣陵陽鎮人民政府、青陽縣文聯、文旅局聯合主辦;青陽縣屈原學會、作協等承辦。
當天上午,這場形式新穎、格調唯美、內涵豐滿的音樂詩會在陵陽古鎮蘭溪福苑徽派長廊中詩意進行。詩會首先在陵陽鎮中心小學孩子們純真而深情的集體吟誦《橘頌》中開啟。詩人藝術家們在陵陽山屈子塑像的見證下,朗讀了《寫給陵陽的屈原》《五月的吶喊》《黃石溪跌宕出抑揚頓挫的楚辭音韻》《東山灣的月亮》《所村傳》等多篇原創新作。
詩會上,秦曉梅、潘紹東、伊甸等40余位詩人精心創作的詩篇,既有對《九章》《天問》的現代詮釋,也不乏《在陵陽與屈原共飲》等立足本土的原創佳作。詩人們或慷慨詠懷,或低吟淺唱,與古街黛瓦、煙雨樓臺相映成趣,構筑起流動的詩意空間。詩會上,一些音樂人及青陽縣文化館還為本次詩會精心編排并演出了青陽腔小戲《屈原?出陵陽記》。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為國家民族付出了畢生心血。屈原精神如一座豐碑,滋養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浸潤著絢麗多姿的中華詩歌。2300年前屈原流放至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池州市青陽縣陵陽鎮境內,并作《哀郢》。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蘭溪福苑青陽屈原紀念館今年初在青陽縣陵陽鎮順利落成。
(新安晚報、大皖新聞資料圖片)
“這是我第二次到陵陽古鎮來,這次來感受頗深,特別是參觀屈原紀念館后,感覺近年來青陽縣在屈原文化的研究推廣和文旅發展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來自屈原故里湖北秭歸的中作協會員、中國屈原學會會員秦曉梅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秭規是屈原的出生地,青陽是屈原的流放地,“我們曾說和汩羅是生死之交,現在加上青陽,又有了一個新稱呼叫‘青歸汩’(親閨蜜),今后我們三地將加強交流、增進互動,共同弘揚屈原文化。”
據介紹,詩會前一天,浙江大學教授江弱水先生還受邀在青陽屈原紀念館開展了一場《唐詩里的陵陽》文化講座,此次與會的40余位詩人文友聆聽了講座。江弱水先生祖籍青陽陵陽,常年從事詩歌理論及教學工作。江教授以唐詩為支點,貫通古今,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講座,話里話外,溢滿鄉愁。此外,詩會前一天,主辦方還安排了有關采風及參觀活動。
青陽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辦詩會緬懷屈原先生,旨在紀念他對中國文化的深遠貢獻,也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充分展示靈秀青陽的文化自信與開放包容。“詩會不僅為青陽人民獻上了一道弘揚傳統文化的盛宴,也闡釋了青陽與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精神聯系,更是青陽縣文藝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據介紹,青陽境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吳越楚文化、儒釋道文化、徽文化在此交相輝映。近些年來,青陽縣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積極推進地方文化繁榮興盛。致敬屈原詩會活動,已經成為當地厚植文化底蘊、筑牢文化根基的重要紐帶,是青陽縣一道獨特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元素。
胡甜甜 大皖新聞記者 朱春友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