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密云區東北部的古北口村,蜿蜒的長城腳下,來自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宣傳處的青年掛職干部邢天鋆將青春與這座千年古村落的人文山水緊密相連。掛職近一年來,她以村書記助理的身份扎根鄉村,用專業與熱忱為古北口注入新活力,通過鏡頭記錄、文化傳播和醫療幫扶,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留下絢爛一筆。
用鏡頭記錄鄉村溫度
古北口素有“京師鎖鑰”之稱,在古代,這里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如何將古北口宣傳出去,讓古北口的故事“活”起來?初到古北口,這是邢天鋆面臨的課題。憑借中國傳媒大學的專業背景,邢天鋆決定以影像為媒介講述古北口的故事。
其中,2024年度的“最美古北口人”典型選樹活動專題片是她交出的一份亮眼答卷。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她統籌活動方案,赴13個村居、一百余戶人家,挨家挨戶拍攝宣傳片視頻素材,撰寫宣傳片方案和腳本并負責剪輯制作。她帶著器材翻山越嶺,用鏡頭拍攝了88張村民笑臉照,展現了古北口人勤勞致富、保護環境、愛崗敬業、孝老愛親等美好品質。在這段4分多鐘的成片中,既有田間地頭汗流浹背的勤勞身影,也有鄰里互助的溫暖瞬間。
打造永不離開的傳播隊伍
“鄉村振興不能只靠‘外來和尚念經’,必須培養本土人才。”邢天鋆深知,掛職終會結束,唯有留下“帶不走的宣傳隊伍”,才能讓古北口的聲音持續向外傳播。村里的抖音賬號雖然已經在持續運營,但內容相對零散、缺乏專業策劃,觀看量和點贊量長期沒有起色。
正巧,古北口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春玲也正想把村里的宣傳干起來。兩人一拍即合,打算把村里退休講解員張桂芬大姐給請回來。“一來張大姐干過講解員,口才好、經驗豐富,二來她就是古北口村民,對當地歷史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可以打造村民IP。”
在“暢游古北口”抖音賬號下,最新發布的十幾條視頻全都是張大姐以“個人IP”形式出鏡,用接地氣的語言介紹著古北口歷史風貌。從古北口的琉璃影壁、“兩步三座廟”,到長城抗戰紀念館、蟠龍山長城,一段段精心制作的短視頻中,張大姐身著素衣,笑談風物。
有人出鏡,但也得有人能拍能剪。邢天鋆又把目光瞄準了00后熱心小姑娘秦春輝。秦春輝本是當地一名講解員,但又對拍攝很感興趣。邢天鋆主動傳授運鏡、剪輯技巧,秦春輝很快便能獨立完成拍攝和剪輯工作。如今,“暢游古北口”賬號由兩人共同運營,邢天鋆退居“顧問”,“即使我離開了古北口,賬號也能‘活’下去。”邢天鋆還為村里的民俗戶們講解短視頻的拍攝和剪輯方法,鼓勵他們多拍攝、多記錄鄉村生活,人人都能成為自家民宿的“新聞發言人”。
把健康送到村民家門口
在一次走訪中她偶然發現,村里老人去密云區醫院需輾轉近兩個小時,突發疾病時急救知識匱乏。作為一名來自衛生系統的掛職干部,她立即向委里提出申請,希望能把大夫們請進來,為村民“謀點福利”。
經過一個多月的協調與籌備,5月21日,一場主題為“名醫走基層志愿服務行”的義診活動正式落地古北口。村里的文體中心被擠得滿滿當當,來自朝陽醫院、安貞醫院、胸科醫院、東直門醫院的專家組團進鄉鎮,為村民提供免費義診服務。除了健康咨詢,還有中醫護理,深得村民們歡迎。
老百姓在看病就醫過程中,不僅有臨床的需求,還有社會支持的需求,她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積極“鏈接”社會資源,目前第三方派駐的醫務社工將入駐古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更好地服務鄉村百姓。
如今的古北口村,視頻號時常更新,民俗戶訂單多了起來。而邢天鋆的故事也被寫入村莊的振興篇章——正如她自己所言:“鄉村振興不是一場‘秀’,而是無數人用真心換真情的接力。我很榮幸,是其中一棒。”
文/本報記者蔣若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