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汨羅5月23日電 (張雪盈 徐志雄)5月23日,屈原后裔屈金星與孔子第75代孫孔祥林,于端午前夕在湖南岳陽汨羅江畔屈子祠共祭屈原,用曲阜泗水和汨羅江水共同澆灌“中華詩歌圣樹”,開啟北孔南屈的文化交融之旅。
隨著莊重、古樸的祭祀音樂響起,孔祥林與屈金星身披綬帶,肅立躬身,向世界文化名人屈原鞠躬致敬,致以深切緬懷。
5月23日,屈原、孔子后裔在湖南岳陽汨羅江畔屈子祠共祭屈原。 張雪盈 攝
汨羅素有“端午源頭”“龍舟故里”“詩歌原鄉”之美譽,也是屈原晚年居住、寫作和沉江殉國之地。在這里,屈原創作了《天問》《離騷》《九歌》等傳世經典,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屈原早年入仕出使東周諸國,遍歷中原諸國的山川形勝、風俗民情,使之對天下大勢與民生疾苦有了深刻洞察。”屈金星認為,屈原的詩歌之所以能集南北詩歌之所長,與其早年游學經歷密不可分。
“屈夫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與儒家‘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求知熱忱一脈相承。”孔祥林直言,孔子周游列國,屈子行吟四方,二者雖途徑不同,卻都以教化天下為己任,以追尋真理為畢生所求。
5月23日,屈原后裔屈金星(左)與孔子第75代孫孔祥林(右)用曲阜泗水和汨羅江水共同澆灌“中華詩歌圣樹”。 張雪盈 攝
從孔子的“杏壇弦歌”到屈原的“蘭臺授業”,中華文明的教育智慧始終兼具普惠性與超越性。“孔子教化育人不論出身,他的弟子中既有貴族,也有平民。”在孔祥林看來,孔子最大的成就是開創了“有教無類”之先河,為興辦教育、選拔賢才作出了重大貢獻。
“屈原時任三閭大夫之職,本是‘掌王族三姓,以教胄子’,但突破了傳統宗法制的僵化,將楚地巫祭文化中的神話思維引入課堂,又以‘舉賢授能’理念沖擊‘世卿世祿’的選才觀,在教育內容上注入了‘上下求索’的批判精神,鑄造貴族之魂。”屈金星說,屈孔二人看似殊途,實則同歸,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南北交融的雙璧。
孔祥林與屈金星共同期盼,未來曲阜和汨羅能夠聯袂互動,深度拓展傳統文化研學之旅,將兩地建設成中國南北兩大研學中心,以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本次活動由湖南省汨羅市政協與山東省曲阜市政協聯合主辦。(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