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政局近期再次迎來戲劇性轉折。
據環球網報道,本月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沙特首都,公開接見敘利亞過渡政府領導人沙拉,明確表態支持沙拉政府改善與西方的關系。
這一罕見外交舉動后,美國迅速宣布全面解除對敘經濟制裁。
緊隨其后,歐盟也宣布解除大部分制裁,但保留對前總統阿薩德及其核心圈子的針對性措施。
這種“分步走”策略背后,是美歐試圖通過經濟杠桿撬動敘利亞政治格局的野心,通過承認沙拉過渡政府合法性,徹底瓦解阿薩德時代的親俄親伊陣營,將其拉入美國陣營。
然而,沙拉當局表面的政治勝利,難掩敘利亞的深層危機。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突然在國會聽證會上發出警告:敘利亞可能在數周內爆發"史詩級全面內戰",甚至面臨國家分裂風險。
他將此次危機歸咎于阿薩德勢力殘余與民族矛盾,同時拋出"支持過渡政府"的解決方案,試圖為特朗普政府近期對敘政策辯護。
然而,就在魯比奧發出警告幾小時后,俄羅斯駐敘利亞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遭遇武裝分子襲擊。
據稱,4至5名烏茲別克斯坦籍武裝人員凌晨向基地內俄軍開火,交火持續近一小時,最終襲擊者被全部擊斃。
消息稱,襲擊者來自敘利亞國防軍第84師,該部隊主要由被收編的極端組織"HTS"外籍成員構成,名義上隸屬朱拉尼政府,實則不受控。
而這場突襲事件也暴露出敘利亞局勢的三大致命傷。
首先是過渡政府的控制力存疑。盡管沙拉在特朗普支持下獲得國際承認,但其對境內武裝派系的掌控遠未達到阿薩德時期的水平。
第84師這類"聽調不聽宣"的武裝力量,隨時可能成為外部勢力攪動局勢的棋子。
其次是俄伊的進退維谷。
雖然俄軍仍保留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和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兩大戰略支點,但烏克蘭戰場的消耗嚴重制約其在敘利亞的軍事投入。
更棘手的是伊朗因素的弱化——這個曾經與俄羅斯并肩支持阿薩德的地區強國,如今因核問題僵局和以色列的軍事打擊威脅自顧不暇,已經明顯減少了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
同時,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也為敘利亞局勢再添變數。
魯比奧在國會聽證中透露,美方對以軍近期持續空襲敘利亞境內目標"深表關切"。盡管官方理由仍是"清除伊朗軍事存在",但發現空襲頻率較往年激增。
更耐人尋味的是魯比奧的辯解辭令:將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美化為"創造敘利亞穩定"的必要手段。
這赤裸裸的雙標邏輯背后,是以色列試圖趁亂擴大安全緩沖區的野心,也暴露出中東問題的殘酷現實——小國的命運往往被大國博弈所裹挾。
就像敘利亞政治學者阿卜杜勒所言:"我們的國土上每天都在上演代理人戰爭,但從來沒人問過敘利亞人民想要什么。"
也是因為俄伊在敘實力的衰弱,讓美國嗅到了機會。
敘利亞作為俄羅斯插足地中海的關鍵跳板,過去十年間通過"什葉派之弧"戰略極大增強了莫斯科在中東的影響力。
如今隨著阿薩德時代落幕,華盛頓正試圖通過扶持過渡政府重新劃分勢力范圍。
所以,這場蹊蹺的襲擊時間點,不禁讓人懷疑美國情報部門是否在幕后操縱,意圖激化俄敘矛盾。
畢竟,對深陷俄烏戰爭的俄羅斯而言,敘利亞駐軍已捉襟見肘。
特朗普政府一面要求聯合國安理會維持對HTS組織的制裁,一面又搶先解除對敘經濟封鎖;既公開譴責恐怖主義,又暗中縱容第84師這類"灰色武裝"的存在。
這種"既建設又破壞"的雙軌策略,本質上是為了維持敘利亞的"可控混亂"——既要確保親美政權上臺,又要防止俄羅斯完全撤出后出現權力真空。
這種矛盾政策背后,也折射出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邏輯——國家利益永遠高于道德準則。
說白了,只要符合戰略需要,昨天的恐怖分子今天就能變成白宮的座上賓。
但是,盡管美國搶先解除制裁,中國仍堅持要求HTS清退外國恐怖分子作為解除安理會1267委員會制裁的前提。
2011年至2024年,中國累計向敘利亞提供超8億美元人道援助,并推動大馬士革電網修復等基建項目。
商務部數據顯示,受安全局勢影響,中國在敘3個重建項目被迫延期,但“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仍在艱難推進。中國在安理會十幾次反對單邊制裁的投票記錄,更凸顯了反對外部干涉的一貫立場。
當前敘利亞局勢最危險的癥結在于經濟解封與政治清算的錯位。
美歐解除制裁本應助力經濟重建,卻因過渡政府缺乏權威性,反而刺激各派系爭奪利益。
第84師襲擊俄軍基地事件很可能只是開端——這些被收編的極端武裝既不滿權力格局變動,又擔心未來遭政治清算,極可能主動制造事端以求自保。
更復雜的變量來自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始終對庫爾德武裝保持高壓態勢,隨時可能以"反恐"名義越境行動。
說到底,美式“民主改造”未能彌合教派裂痕,反而催生地方軍閥割據。如今,阿薩德時代的經濟制裁雖部分解除,但朱拉尼政府能否整合HTS等極端勢力仍是未知數。
歷史的教訓總是驚人相似。從阿富汗到伊拉克,西方主導的政權更迭往往以長期動蕩收場。
如今敘利亞正站在相似的十字路口:過渡政府若不能有效整編各派武裝、剔除恐怖主義、平衡大國利益,所謂的"政治過渡"終將淪為又一場"換湯不換藥"的鬧劇。
敘利亞人民的苦難從未因政權更迭而終結。聯合國2024年統計顯示,持續13年的戰爭已造成35萬人死亡、1200萬人流離失所。
普通敘利亞人面對的,仍是滿目瘡痍的家園與不知終點的戰爭。當大國將小國視為棋盤時,和平永遠是奢侈的幻想。
魯比奧口中的“史詩級內戰”若成真,始作俑者絕非敘利亞人民,而是那些在幕后分配利益、制造沖突的操盤手。
而中國在這場亂局中展現出獨特的調解者角色。不同于美俄的代理人模式,中方始終堅持“敘利亞人主導”的政治和解路徑,提議將話語權交還給敘利亞人自己,這或許也就成為了敘利亞僅存不多的曙光。
畢竟,真正的和平從不誕生于槍炮,而源于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