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其實心里都很有壓力,但是我們特別渴望這份勝利,希望獻給球迷一份精彩的表演。”
女足亞冠決賽的賽后采訪,面對鏡頭,陳晨顯得還是略帶靦腆,你很難把這個武漢女孩同賽場上的擎天一柱聯系起來——沒錯,正是這個身高臂長的守門員在決賽下半場臨危受命,幫助球隊挺過了常規時間和加時賽,在最后的點球大戰中力挽狂瀾,用連續兩記神撲,把命懸一線的武漢車谷江大女足從失敗的地獄中拉了回來,并且帶向了勝利的天堂。
作為勝利者,她們可以無比云淡風輕地看待一切,但回首這場超過兩小時的大戰,想必無論是場上的球員還是場邊的觀眾,都可謂結結實實坐了一趟過山車。
從比賽開始,主場作戰的武漢女足很明顯是進入狀態更快的一方,她們在上半場有無數次把比分改寫的機會,然而王霜最有可能打破僵局的射門被對方門將無情拒絕。進入常規時間下半場,體力逐漸下降的武漢女足被迫轉攻為守,直到比賽的76分鐘——對手獲得前場定位球,在半決賽絕殺韓國仁川女足的17歲小將謝爾比-麥克馬洪高高躍起,伴隨著頭球飛過門線下墜,前一秒鐘還在歡呼的全場觀眾士氣跌落谷底。
姑娘們沒有就此繳械投降,換人調整,大舉壓上,放手一搏,她們傾盡所有力氣展開了潮水般的進攻,哪怕留給她們的只有十幾分鐘。
改變全場局勢走向的或許是VAR,但上天只會眷顧每一個不懈努力的人。補時第2分鐘,對手自以為反擊得手殺死了比賽,VAR提示犯規在先,緊接著五分鐘后,在補時即將結束前,VAR又搶了一番戲份——墨爾本城女足前鋒斯佩克邁爾禁區內手球,武漢女足獲得一粒金子般的點球。
絕境看王霜。這是中國女足球迷常說的一句話。如此重壓之下,也只有核心球星敢于直面門將,接受命運的考驗。一記低平球推死角,常規時間的最后一分鐘,逆天改命的武漢女足把比賽硬生生拖進了加時,又經過30分鐘的殘酷絞殺,比賽來到了十二碼的決勝時刻。
這場不過五分鐘的點球大戰,戲劇性絕對可以載入史冊——第一輪對手的主罰,陳晨撲到了球,“不甘寂寞”的VAR卻又一次強勢介入判定進球有效;第四輪主罰,宋端在中路打了個半高球,被對手門將撲出,緊接著對手點球罰進,處于懸崖邊上的武漢女足已然沒有退路。
第五輪主罰。此時對于武漢女足來說,正如補時結束前的那一刻一樣,罰進,比賽尚有懸念,罰丟,則徹底與冠軍無緣。站出來走上十二碼的人,仍然是王霜。但只是罰進并不保險,多罰進一球的對手仍然手握賽點,武漢隊的一切命運都系在了在門將陳晨的身上。
和對方的半高球射門同步,陳晨靈敏地蹲下身子,向上揚起手,皮球穩穩撲出,五輪點球雙方持平,此后便是一對一的突然死亡輪盤賭。
而武漢女足是這場對賭游戲的贏家,后衛趙雨欣的主罰直掛死角,陳晨則完美判斷了對手主罰的方向和角度,皮球被她完美地護在身前,也守護了全隊的奪冠希望。
實際上,在決賽開始前,各路專家早已預測,如果比賽能夠拖入加時賽甚至點球大戰,武漢女足會是勝算更大的一方。這樣的推測絕非臆想,因為在本屆女足亞冠的賽事中,武漢女足已經經歷過一次十二碼決勝的考驗。
時間回溯到今年三月的八強戰,武漢女足遠征日本,對陣堪稱亞洲女足巨無霸的浦和紅鉆女足。眾所周知,浦和紅鉆的男子足球隊曾多次在亞冠聯賽奪魁,而比起男足,浦和女足在亞洲賽場的統治力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坐擁多名日本女足國腳的她們小組賽三場全勝,進21球,一球未失,似乎首屆女足亞冠的冠軍獎杯已經是她們的囊中之物。
反觀武漢女足的小組賽之旅,主場作戰的她們第一場就被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女足絕殺遭遇“黑色三分鐘”,小組賽最后一場又輸給韓國仁川女足,僅僅以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三名勉強出線,開年的中國女超聯賽前三場,作為五屆冠軍的她們兩平一負未嘗勝績,更何況由于政策調整,她們雖然迎回了留洋歸來的王霜,卻流失了大量的國腳級主力球員。
可以說在八強遠征日本一戰打響前,沒有人看好這支武漢女足可以走得更遠,王霜在微博上發布了全隊合影,配文道“日本,我們來了”,竟有悲觀的球迷譏諷她們是“去旅游的”。
然而這次“旅游”震驚了所有人,即使實力更強的浦和女足在開局就占據絕對主動,雙方控球率71-29,射門23-2,比賽幾乎就是半場的攻防演習,但咬緊牙關堅持防守的武漢女足姑娘們,讓皮球就是沒能飛進自家的球門,她們撐到了點球大戰,這種最殘酷卻也對她們來說最公平、離勝利最近的決戰。
在比賽最后一分鐘,主教練常衛魏換上了替補門將陳晨。已經31歲,但此前每年出場只有個位數的她,成為了球隊在點球大戰中的秘密武器。身材高大的她給身材相對矮小的日本球員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兩度撲點,如同大衛擊倒歌利亞一般,武漢女足在對手的魔鬼主場逆風翻盤。
翻過那道最難逾越的坎,終于迎來了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閑適淡然。闖進四強之后,武漢成功申辦到賽會制的主場,天時地利人和接連到來。在全場5000名觀眾的助威聲中,她們在半決賽擊敗了越南胡志明市女足,然后便是我們開篇的那一幕——冠軍獎杯留在了武漢,她們創造了屬于中國女足的又一個歷史。
站上最高領獎臺的那一刻,武漢女足的主教練常衛魏指導的心中,想必仍會回憶起四年前接過武漢女足教鞭的一幕。彼時的武漢女足剛剛拿下首座中國女超聯賽的冠軍獎杯,而在足球聯賽中衛冕,從來都是比單純爭冠難上百倍的事情。
但出身武漢的常指導沒有想那么多,“我是武漢市培養的運動員,也是武漢市足協的教練員,因此當武漢需要我回來執教女足球隊時,我沒有什么好猶豫的,服從安排,全力以赴。”
現年47歲的常衛魏,可以說把自己的青蔥歲月獻給了足球。少年時代的他是同齡人中的天賦小子,曾作為中國足球當時青年一代的佼佼者加入健力寶隊留洋巴西,站上過世青賽的賽場,成年之后也曾無限接近國足的大名單,但因為各種主客觀原因與國家隊擦肩而過。
而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支撐他的信念,便是有朝一日穿上武漢足球隊的戰袍,為家鄉俱樂部效力。2004年,新中超改革的元年,常衛魏如愿以償幫助武漢隊提前三輪沖超成功,自己卻在賽季末的比賽中再次遭遇重傷,只得黯然退役,沒能和家鄉球隊一起登上頂級聯賽的舞臺成了他永遠的遺憾。
尚未到而立之年的他不愿告別心愛的綠茵場,脫下球衫,拿起教鞭,當年的天才小常褪去少年的青澀,成了默默耕耘的常指導。熊飛、榮昊、鄧卓翔,一位又一位武漢籍球員,在常指導的栽培下成長,如今他們也陸續接過接力棒,走上教練席;而常指導陪著武漢光谷隊征戰了四年中超,又以教練身份第二次踏上留洋的征程,十年來他先后在中國女足、中國國奧和恒大預備隊留下了自己名字,但正像運動員時期一樣,帶著更高的見識和能力回到家鄉,始終是他的第一愿望。
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說四年連續拿下四個女超聯賽冠軍,幫助武漢女足完成五連冠神話,可以稱得上是王朝;那么如今走過這場奇跡之旅,帶隊摘下女足亞冠的冠軍,大家唯有感嘆一聲傳奇。
常指導是武漢足球教練的一張名片,代表了這一代武漢足球人對家鄉的守望。而武漢女足90后一代的門面,是我們熟悉的王霜,她承載著年輕人夢想的起航。
出生在1995年的王霜,從18歲起就是中國女足的常客,是大家公認的希望之星,追求超越自我的她,曾多次開啟留洋生涯,在韓國、法國、美國、英國等地的高水平聯賽留下了足跡。
但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在國內她已然是最高水平的代表,但在國際舞臺,她經歷的更多是失敗的落寞。2021年東京奧運會的慘敗,2023年女足世界杯小組賽未能突圍,2024年無緣巴黎奧運會,身為國家隊頭號球星的她,從前贏得的贊賞逐漸變成質疑,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年輕的她留洋之路也愈發不順,上一次留洋英女超的托特納姆熱刺女足,她僅僅代表球隊出戰了11場就草草結束了這段征程。
收拾心情,放下一切,新的一年,新賽季的開始,王霜回到了武漢,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夢開始的地方。
經過幾場的磨合恢復,重回故地的她如魚得水,4月面對重慶永川女足的女超聯賽,替補登場的她用一球一助幫助球隊拿下女超聯賽首勝,前幾天面對越南胡志明市女足的半決賽,上半場僵持不下之時,她用精彩的世界波打開局面,而決賽終場前命懸一線的時刻,她站出來告訴我們,絕境時刻,她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王霜。
王霜是武漢江大女足深耕二十余年的小小縮影。1999年,隨著中國女足在世界杯拿下亞軍,孫雯當選世界足球小姐,鏗鏘玫瑰的歌聲響徹全國。然而伴隨著女足熱的是女足職業化轉型的陣痛,運動員較差的待遇,退役后前景的不確定,讓女足事業剛剛起步就蒙上陰霾。
正是在這個動蕩的時刻,武漢的江漢大學邁出了高校參與女足俱樂部建設的第一步。2001年4月,江漢大學聯合武漢市足協、武漢證券公司共同出資注冊,成立了“江漢大學女子足球俱樂部”,這是全國最早也是唯一一支以高校為主體、具有參加國內聯賽資格的女子足球隊。而童年的王霜,正是在江大校園的球場上開啟了足球夢想。
王霜(右一)小時候在江大的足球場上踢球
從2001年成立之初,除了王霜之外,武漢江大女足為中國女足輸送了岳敏、姚偉、甘小曼、劉艷秋、黃瓊、呂悅云等多名“國腳”及“國字號”球員。二十余年,堅持“體教結合”的“江大模式”,閃耀中國女子足壇,贏得了社會各界贊譽。
贏下女足亞冠的江大女足,未來仍然遍布荊棘與挑戰。她們捍衛女超王者頭銜的征程必將一波三折,代表亞洲出戰女足世俱杯的旅程,等待她們的也必然是更強大的對手。
但武漢女足有充足的信心讓俱樂部行穩致遠。畢竟,曾經的王霜在三角湖畔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而如今更多懷揣夢想的孩子都會飛奔在綠茵場上,憧憬著像王霜姐姐那樣為國爭光。未來,在這些充滿夢想的人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