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哈佛大學暫時阻止特朗普的外國學生禁令
中國基金報記者 泰勒
大家晚上好,簡單關注一下特朗普跟哈佛大學的最新消息。
美法官叫停政府對哈佛限招令
哈佛大學在一場具有重大影響的法律戰中取得初步勝利,獲得法院臨時命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執行針對該校國際學生的禁令。這場官司對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具有廣泛影響。
美國聯邦地區法官艾莉森·伯羅斯(Allison Burroughs)于裁定,政府不得執行前一天剛剛發布的禁令。哈佛大學當天在波士頓聯邦法院起訴美國政府,伯羅斯法官在數小時后做出裁決,批準該校申請的臨時限制令。她認為,如果國土安全部的指令生效,哈佛將面臨“立即且不可彌補的傷害”。
這一政府指令可能對美國歷史最悠久、最富有的大學造成沉重打擊,同時也加劇了政府與精英高校之間的沖突。
美國表示之所以對哈佛采取行動,是因為該校在處理校園反猶主義問題上的表現,以及政府對外國學生監管力度的要求。對此,哈佛反駁稱,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所采取的措施遠遠超出了聯邦政府依法可對大學采取的合理范圍。
最新的裁決意味著,哈佛無需立即停止招收國際學生,而這部分學生約占全體學生人數的四分之一。在訴訟中,哈佛請求法官裁定,政府的指令非法侵犯了大學的言論自由和正當程序權利,并未遵循聯邦法規。此次臨時限制令(TRO)將持續有效,直到法院對哈佛所請求的長期禁令作出裁決。有關該請求的聽證會定于5月29日舉行。
哈佛大學代理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強烈譴責這一非法且毫無正當理由的行動,這危及哈佛成千上萬名學生和學者的未來,也向全國各地來到美國追求教育和夢想的無數高校學生發出危險信號。”
美國政府的這項指令使成千上萬名外國學生陷入了不確定的境地。措施發布的突然性和時機令在讀及已錄取的學生措手不及,難以決定下一步如何應對。根據哈佛大學的數據,目前該校約有6800名國際學生,占學生總數的27%,這一比例在2006年時為19.6%。
白宮發言人阿比蓋爾·杰克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哈佛在清除校園內反美、反猶、支持恐怖主義的煽動者問題上也有這么大的關切,他們就根本不會陷入現在這種局面。”
國土安全部發言人特里莎·麥克勞克林則表示,哈佛的訴訟“意圖削弱總統憲法賦予的權力”,并強調:“大學招收外國學生、并通過他們獲得更高學費,這是一種特權,而不是權利。”
伯羅斯法官還負責審理哈佛大學此前針對特朗普政府的一項訴訟,該訴訟涉及政府凍結逾26億美元資金。部分法律專家認為,法院很可能認定政府的行為缺乏合理依據,甚至帶有出于政治動機“懲罰哈佛”的意味。
盡管哈佛此舉向其校內社群表明正在奮力抗爭,政府方面則展示了其擁有的強大財政杠桿。哈佛是美國最富有的大學,但其530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大多為定向使用。特朗普還表示,正考慮取消哈佛的免稅地位,這將對其財務造成重大打擊。
哈佛大學表示,政府在周四發布的指令意味著,在未來至少兩個學年內,該校將無法錄取任何持新簽證的國際學生。即使哈佛未來重新獲得相關認證,政府可能進一步打壓的擔憂也可能讓未來的申請者望而卻步。
這一舉措可能會讓外國學生整體對赴美留學望而卻步,即便政府并未對其他大學采取類似措施。目前,在美國高校就讀的國際學生超過100萬人,其中許多人支付全額學費,對大學財政做出了顯著貢獻。
已有海外高校開始借勢行動。香港科技大學周五宣布,向哈佛在讀及已獲錄取資格的學生發出“公開邀請”。
根據這項指令,美國政府已撤銷哈佛大學的“學生與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意味著國際學生不再被允許就讀哈佛。政府表示,目前在校的國際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麻省理工學院(MIT)校長莎莉·科恩布盧斯在聲明中說:“這項指令對美國的卓越精神、開放態度與創新能力是一場災難。”并表示這一決定令她“極為震驚”。她向MIT的國際學生表達支持:“沒有你們,MIT就不再是MIT。”
編輯:嘉穎
審核:木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