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70后的我們之第四季
文/肥豬滿圈
接第三季繼續啊,上回說到地震棚,哎吆你說這個76年吆,睡了小半年的震棚,其實什么地震棚啊,就是幾根樹枝子,搭一塊塑料布。那年月,大塊的塑料布那也屬于稀缺物資。還記得趙本山的一個小品嗎?就是和胡秘書要塑料布的那個,要塑料布干嘛?糊學校的窗戶。結果塑料布沒要到,擱這學會扯淡了,還記得嗎?
那時候那個所謂的地震棚,實際上就是地震窩鋪。整個地震棚門板 被褥都是濕的,其實按著上級的要求,要大家一直睡。
后來大家一看,去你大爺的,我寧可砸死,也不睡那玩意了,都搬回屋里住了,態度就是愛咋咋地。實際上上面的要求是要睡在地震棚,但是你想吧都幾個月了,也沒再震,而且那年屬于梅雨天氣,一直下雨,誰受得了?寧可砸死,來個痛快的,也不在地震棚里發霉死。
再說說積肥送糞,這對于85年甚至90年以前的中國北方農村人再熟悉不過的事兒,但是對于城里人或者是南方人,可能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所謂之送,就是我送你東西的送,糞就是農家肥,這叫糞。
我最小的時候,就是我剛記事兒沒記事兒的時候,76/77年吧,我覺得那時候沒化肥,農村種地都是糞。化肥應該是后來才有的,比如說79年80年左右才有的。
具體的我記不清了,即便有啊,我覺得那時候種地主要也不指著化肥,而是農家肥。
那時候還是走集體呢,就是生產隊模式。每家每戶自己積的那點肥,也就上自家的自留地或者是院子里的菜園。
而生產隊的巨大糞堆,那簡直就和小山似的。那時候一送糞,差不多就得送一個來月。但是那個具體的量,我也不知道多少,大約啊,我估計,得有幾千方,就是把幾千方糞拉到耕地里。
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如果沒化肥,那農家肥還管點用,但是作用真的不是很大。農家肥和化肥比起來,其功效,我估計,不及其五分之一也,真的。
我經歷的農村生產隊大鍋飯就七八十來年,你想想78年改革開放83年分地,就是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了。
當年分地的時候我還記得,我們都近乎於絕望了。當年覺得,離開了集體,離開了生產隊,離開了大鍋飯,估計我們任何人都活不了。但是誰承想啊,分地第一年,大家就都徹底解決溫飽問題了。可能家里錢不多,但是吃飯,幾乎都沒問題了,從此徹底告別挨餓。其實也不是徹底,是告別幾十年了,但是今后會不會挨餓,我覺得不好說。
分地之后,農家肥就自己積攢了。我父親是攢糞高手,其實何為糞,你勤快,糞就多,你懶,糞就少。
所謂之糞,其實就是養倆豬,夏天一下雨,豬圈半尺深的水,那就得墊土對吧,不墊土,豬就潮死了。豬在豬圈里連拉帶尿,再加上下雨的臭水,幾個月,豬圈墊的土,就成肥料了。把肥料啟出去,再墊新土,幾個月后成肥料以后再如是,這就是豬糞。
牛糞也一樣,也是給牛圈墊土,幾個月成糞之后啟出去然后再墊土再啟糞,這就是所謂的農家肥。
我爸每年攢的糞,四四方方堆在院外。你要說多少方我不知道,但是每年過完春節就開始送糞,就是牛車拉糞往耕地里送,少的時候送3天,多的時候送六七天。
OK第四季就到這,以后的越來越精彩啊。
OK就到這,感謝大家!
25052025肥豬滿圈於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