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就是喜歡喝我們的飲料?!?/p>
2022年,當統一、農夫山泉等一眾正兒八經的國貨品牌在營收上輸給三得利時,三得利的日本總裁新浪剛史曾得意地說道。
打著國貨的旗號,用著中國的傳統元素,三得利為了掙中國人的錢,可謂“潛伏”得太深了。而就在他們得意洋洋的炫耀之時,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國人卻并不知道其“日企底色”,依然瘋狂購入這款“偽國貨”。
1、“偽裝”國貨40年,一年賺走1046億
“完全融入中國元素,是我們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就定下的營銷戰略。”在接受公開采訪時,三得利的品牌宣傳負責人如是說道。
資料顯示,三得利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依靠啤酒業務崛起,之后逐漸進軍茶領域。當時,日本民眾十分喜愛中國的烏龍茶,三得利的創始人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商機,推出烏龍茶產品。
這款產品一上市之初,就開始蹭中國元素,其宣傳口號甚至赤裸裸地寫道“皇室御用中國茶葉”,此舉迅速幫助它們在日本市場大獲成功。而為了做大做強,三得利便決心進軍背靠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為此,它們不惜砸重金拍攝廣告大片,大肆宣揚自己的原料茶葉產自我國。
同時,三得利為了讓產品看起來像中國“老字號”,還廣泛采用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如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老北京相聲的腔調,還有中國舞曲的旋律.....
從產品概念到包裝,這一套宣傳方案迭代下來,完全看不出是一個日本品牌,讓大多數國人將其作為國貨看待。三得利憑此在我國迅速站穩腳本,并且超越了統一、農夫山泉,成為飲料市場上的巨頭之一。
2022年財報顯示,三得利集團斬獲1500多億營業利潤,其中僅我國就貢獻了1046億,而同年,農夫山泉僅進賬332億。當時,不少網友甚至調侃三得利為“國產驕傲”,嘲諷至極。
02.狂打健康牌,烏龍茶神話破滅
除了“本土化”,三得利成功的關鍵還在于抓住了健康這一風口,在眾多飲料品牌專注于提升甜度之際,率先推出了無糖茶飲。巔峰時期,三得利能占據國內整個無糖茶市場超過20%的份額。
不過,隨著農夫山泉、統一等相繼推出無糖飲料,這一“烏龍茶神話”卻逐漸風光不再。從2022年開始,三得利增速放緩,市場份額下滑到10%左右,其囂張氣焰不再。
事實上,近些年來,隨著國貨崛起,越來越多日貨、洋貨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日貨三得利只是一個代表,如在代表著“二十一世紀尖端生物科學技術”的抗缞制品上,日本憑借先發優勢,一度占據著市場主流位置,并叫囂:中國不可能在此方面超過日本。
面對日企挑釁,我國企業并未與之陷入口水戰,反倒是直接推出了“益生好”成果,將核心物質純度提高至99.9%,在表現上超出日企制品七倍。與此同時,其開價卻僅為日企的三分之一。國內京JD東平臺顯示,目前國產制品的熱度已反超日貨,成為主流選擇。
如今,在國產制品的圍攻之下,其處境比三得利更慘,部分甚至陷入破產危機。而三得利在被國貨教育后,雖然低調許多,但依舊擋不住下滑趨勢。
03.國貨當自強,警惕洋貨“偽裝”
背靠十四億人的龐大市場,很多企業都通過大打“中國牌”博得消費者的喜愛,并且的確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三得利并不是孤例,其他的諸如金龍魚、徐福記、中華牙膏等許多我們眾所周知的品牌,也是“偽國貨”的典型代表。
這些“偽國貨”利用消費者對國貨的信任和情懷,長期活躍在市場中,不僅擠壓了真正國貨品牌的生存空間,也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國外資本創造收益。
這種情況下,國貨或許要做的是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創新技術、塑造品牌文化,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為“中國制造”買單,不再被“偽國貨”所迷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