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第七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大會的現場,當劉強東笑著說出 “我不算年輕企業家,定義是 85 后” 時,臺下 85 后創業者的目光里閃爍著好奇 —— 這個從蘇北村莊走出來的 60 后企業家,究竟憑什么能在 “年輕為王” 的創業江湖里,依然保持著滾燙的生命力?
兩個小時的演講,沒有炫耀式的成功學,只有穿透歲月的真誠。他用 “心若年輕,永遠青年” 的宣言,撕開了一個關于創業本質的真相:年齡只是數字,永遠追逐夢想的姿態,才是企業家精神的保鮮劑。
一、從 1.2 萬到世界 500 強:踩中時代鼓點的人都懂 “敬畏” 二字
1998 年的中關村,劉強東在 4 平米的柜臺前寫下 “永不賣假貨” 的承諾時,不會想到這個小柜臺會成長為年營收超萬億的商業帝國。創業初期的 1.2 萬元啟動資金,在今天看來不過是一頓飯錢,卻承載著一個年輕人對改變命運的全部渴望。2003 年非典肆虐,當 12 家實體柜臺被迫關閉,公司僅剩 42 天生存周期時,那個 “喝多了酒拍腦袋決定做電商” 的夜晚,成了改寫中國電商史的關鍵轉折點。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京東的今天。” 這句話在演講中被反復提及。從上市時 1000 億營收到世界 500 強第 47 位,京東的成長曲線始終與中國經濟的騰飛軌跡重合。正如《經濟日報》曾指出:“中國企業家的成功,從來都是時代機遇與個人奮斗的化學反應。” 劉強東深諳此道,他沒有把自己包裝成 “孤膽英雄”,而是多次強調 “感恩時代”,這份清醒的認知,讓他的故事超越了個體奮斗的范疇,成為一代創業者的集體縮影。
二、三個 “生存法則”:穿越 27 年創業風雨的底層邏輯
回顧 27 年創業路,劉強東用三個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提煉出中國企業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碼。這些來自實戰的經驗,比任何商業理論都更具穿透力。
1. 危機哲學:把 “絕境” 熬成 “拐點”
京東的每次蛻變都伴隨著危機:非典倒逼電商轉型,傳統零售瓶頸催生物流自建,行業競爭白熱化時押注技術創新。最驚心動魄的當屬 2003 年那場 “42 天生死局”—— 庫存積壓、資金鏈告急,卻在絕望中誕生了 “線上銷售” 的靈感。這種把危機轉化為創新動力的能力,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案例庫中被稱為 “鳳凰涅槃式轉型”。
如今的京東,早已把危機意識注入組織基因。當同行還在爭論 “是否需要變革” 時,京東已經用智能物流、AI 客服等技術升級,提前為下一個十年布局。正如劉強東所言:“真正的企業家,要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2. 社會責任:商業成功的 “第二曲線”
2008 年汶川地震,劉強東捐出全部 12 萬積蓄后,仍驅車 14 天深入災區。這段經歷讓京東建立了 “災害應急鐵律”:所有庫房經理必須優先保障災區物資供應。2020 年武漢疫情,京東物流的 “自殺式救援” 震驚業界,500 輛貨車晝夜兼程,將醫療物資送進封控區 —— 這不是簡單的公益行為,而是將社會責任嵌入企業戰略的深度實踐。
更值得深思的是長期公益布局:從 2003 年資助山西靜樂縣 38 名孤兒,到 20 多年累計幫助超 750 名孩子,京東用 “授人以漁” 的方式,讓社會責任成為可持續的生態鏈。正如《中國慈善家》雜志評價:“當企業把社會價值當成剛需,商業價值自然水到渠成。”
3. 技術自立:撕開壟斷的 “中國解法”
2007 年,當劉強東宣布自建物流時,投資人幾乎集體反對:“中國物流成本高是公認的難題,你不可能做成。” 但他偏要 “逆天改命”—— 從 “最后一公里” 困局入手,用智能倉儲、無人機配送等技術突破,硬是把中國物流成本占 GDP 比例從 18.1% 降到 9.5%,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這種 “頭鐵” 的背后,是對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堅定信念。
“永不賣假貨” 的承諾,在今天演變為覆蓋 10 億商品的區塊鏈溯源系統;員工福利先行的理念,催生出行業首個 “物流小哥購房無息貸款” 制度。這些實踐證明:商業的溫度,往往藏在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的結合點里。
三、35711 計劃:一個老牌企業的 “逆生長” 密碼
當劉強東拋出未來二十年 “35711 計劃” 時,會場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嘆聲:培育兩個萬億級業務、孵化七家千億市值公司、年納稅超千億…… 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個成立 27 年的 “老牌企業” 之口。更令人震撼的是他的自我評價:“夢想只實現了三分之一,所以我還是青年企業家。”
這種 “永遠在路上” 的心態,在京東的組織變革中可見一斑:推行 “T 型人才培養體系”,讓高管下沉一線輪崗;設立 “創新試錯基金”,鼓勵年輕團隊挑戰傳統業務。正如《創業邦》雜志所言:“當企業把‘二次創業’當成常態,年齡就不再是發展的天花板。”
四、解構 “青年企業家”:比年齡更重要的三種能力
演講尾聲,劉強東對 “青年企業家” 的重新定義,堪稱全場最燃金句:“不是年齡決定你是否年輕,而是你有沒有每天追逐夢想的熱望,有沒有與國家同頻的格局,有沒有面對壓力依然敢闖敢拼的勇氣。” 這三個維度,為創業者勾勒出了 “精神年輕” 的畫像。
在杭州這座創業熱土上,這樣的精神正在代代傳承:85 后創業者用人工智能重構傳統產業,90 后團隊用跨境電商鏈接全球市場。他們和劉強東一樣,都在詮釋同一個真理:創業無關年齡,只關乎是否擁有 “永遠年輕的靈魂”。正如《中國青年報》的銳評:“當你停止思考時代命題,才是真正的衰老;當你持續創造社會價值,永遠正值青春。”
演講最后,劉強東用京東外賣 “實力辟謠” 杭州 “美食荒漠” 的細節,看似輕松,卻暗藏深意:再大的企業,也要接得住人間煙火。就像京東物流的快遞車,穿梭在城市街巷時,承載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千萬家庭的期待。
商悟社由媒體人張志雪創辦,超 200 萬人關注的商業科技媒體,全平臺分發,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