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有張圖火了。
一個黑皮男主+三位美少女,搭配典型的日式校園制服和立繪風格,乍一看以為是新番或乙女手游,但仔細一看標題:《中國黑龍傳說》。再一看設定,主角竟然是——中專生?
不少網友感嘆:“這么多年終于有中專題材的游戲了!”
但也有好奇的聲音問:為什么不是高中?為什么是中專?
只能說,這真的就是國情不同了。
在日本:高中是搞社團、談戀愛、拯救世界的最佳年齡段
在二次元作品里,日本高中幾乎是“萬能舞臺”。
不管你是熱血戰斗番、校園戀愛番,還是異世界轉生番,角色設定90%都是高中生。
比如:
《涼宮春日的憂郁》:SOS團拯救世界,成立于高一教室。
《Love Live!》:一群高中女生為了拯救學校組成偶像團。
《命運石之門》:男主是大學邊緣人,但核心成員基本還在高中。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高中生社團談人生哲學。
在日本,“高中生”是一種理想化的社會身份。他們有一定自由、少許責任,但沒有現實的壓迫。正適合幻想、冒險和各種劇情展開。
在中國:高中是人生最不能“出戲”的三年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高中三個字等于:卷生卷死的高考戰場。
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點放學、每周做三套卷子,連戀愛都是“早戀”,更別提什么社團、課外活動了。
所以你就很少能在國產作品中看到“正經的高中日常番”。這不是我們不想寫,而是真的太“出戲”。
你讓一個中國高中生邊備戰高考,邊組建偶像團體拯救學校,觀眾可能會留言:“你是在說笑?”
那為什么“中專”成了解法?
這就妙了。中專=介于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灰色地帶。
首先,中專不承擔高考的主力責任,相對“自由”;其次,大家對中專的印象相對模糊,創作空間反而更大。
所以你會發現,這種帶點二次元味道的校園作品,如果硬要套一個“中國設定”,中專是最安全的選擇:
不需要像高中那樣講“教育部規定”;又不像大學那樣“已經成年了,代入感差”。
說白了,中專成了“中國特色的日式幻想緩沖區”。
網友怎么看?
有網友表示:“中專這個設定真的神來之筆,現實中很少被關注,結果在二次元里變成新圣地。”
還有人開玩笑:“你要是設定在中國高中,女主光是手機就得上交到期末。”
也有人說:“終于不用再看寫作‘高三’,實際每天約會的國產戀愛游戲了。”
當日本高中生在操場上搞社團、組偶像、打怪獸、談哲學時,中國高中生在做什么?在啃《五三》,刷《天利38套》,熬夜刷網課。
“中專”設定并不是妥協,而是國產校園幻想的突破口。
它既保留了“青春校園”的幻想空間,又避開了現實教育體系的束縛,是創作者們在體制邊緣找到的一條縫隙。
所以啊,《中國黑龍傳說》雖然看著像“Galgame版《龍王歸來》,但它的設定是非常聰明的。
因為再浪漫的幻想,也得找個在中國能成立的“入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